商業人物丨17歲因太窮輟學創業,26歲身家億萬!
2018-08-04 12:44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導讀
父親病倒,17歲的他被迫輟學,挑起家中重擔,從一家巴掌大的機車鋪起步,26歲成億萬富翁,還打造出百億資產,逆襲為當地首富。他就是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創始人——陳江和。
被迫輟學,替父“出征”
陳江和祖籍是福建莆田人,早年跑到印度尼西亞的棉田市謀生。
1949年,陳家夫婦誕下一子,取名為陳江和,緊接著8位小弟弟小妹妹先后出生。
大概是和遙遠的中國同一年誕生,陳江和的骨子里深深烙上華夏神州的血脈,直到成名立業,他都時時刻刻將祖國情系于心,不敢忘本。
一間巴掌大的機車鋪,靠促銷些機車零件、柴油和汽油等,勉強養活十幾口人。
平靜的日子持續著,直到家里的頂梁柱陳父病倒,巨大的重擔就此落到長子陳江和身上。
陳江和從小學習優異,立志成為一名醫生,可家中經濟窘迫,加上印尼當時時局不大穩定,他只好硬著頭皮,放棄學業,子承父業。
古有木蘭替父從征,今有陳江和替父經商,就算是老大、就算是男子漢,也是個未成年的小孩子。
17歲的他成為十三、四平米店鋪的年輕店主,白天早早開門張羅生意,晚上很晚才收尾。
為了方便,他在店鋪后面搭窩睡覺,一住就是三四年。
如果不出意外,陳江和老死也只是一個賣機車零件的小商販。
然而,老天爺似乎格外青睞這位可靠誠實的小伙子,一個上門的客人改變了他的命運。
石油危機,造就身家
這位客人來自某家石油公司,他手里拿著一張紙,問了很多零件的價格。
陳江和沒見過這么大的陣勢啊,心里發慌著,不過還是老實回答,并有意將店里的零件壓到最低,才報上去。
客人一聽樂了,問了這么多店鋪,還是頭一回碰到這么地道的價格。
于是,一筆非常不錯的生意就這樣促成了,陳江和陰差陽錯成為此石油公司的零件供應商。
有了這家石油公司的庇蔭,他的小店鋪生意紅紅火火起來。
經營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做生意靠信任,而信任又是在長期的行動中積累起來的。
陳江和腦子開始轉動,為了打破其他供應商的價格壟斷,他特地帶著幾個員工,跑到很遠地方,推銷自己的產品,為了給對方更好的服務,甚至不惜花錢到原廠地去買。
1967年,金鷹公司悄悄成立,背后老板正式剛成年的陳江和。
不到三年時間,這家剛起步的小企業就發展壯大,擁有幾十萬美元的資金。
20世紀70年代初期,全球爆發石油危機,石油從原來的2美元一下升至12美元,各方石油公司看到利頭,紛紛加大研發力度。
身為供應商的陳江和,自然也不得閑。
那陣子,他每天上班十幾個鐘,沒有任何休假,當全球還陷入石油危機的恐慌中,他卻悶聲發大財,26歲成為年輕的億萬富翁。
洞察時局,當機立斷
回憶起創業的日子,陳江和表示,人就是這樣,不做還好,做著做著就啥都想做了。
靠石油賺到第一桶金子,陳江和沒有得意忘形,他反而居安思危,總不能永遠靠著石油公司發財吧?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得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那陣子,他有事沒事觀察市場,印尼的森林行業現象引起他的高度關注。
印度尼西亞處于熱帶地區,窮是窮,但樹很多。
在當地,不少森林行業靠砍伐樹林,運輸到日韓、新加坡等地加工,制成夾板拿回國賣。
雖然中間經過不少環節,供應商依然能賺不少。
陳江和想的不是湊一腳,而是這樣:如果不出口,自己生產夾板,省去中間的環節,不是賺得更多嗎?
他這想法一出,就遭到周圍人的質疑,不說別的,單說建工廠、搞工業,就需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財力。
陳江和堅持己見,跑去找印尼工業部長要生產許可證。
部長用狐疑的眼神打量著他,不相信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子能干出啥名堂來。
陳江和撂下一句狠話,建夾板廠不是要兩年嗎?我只要14個月。
最后,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前后只花13個月,就牛逼哄哄地將廠子建了起來。
1975年8月7日,印尼總統帶上七個部長,頂著大太陽,專門來給他剪彩捧場。
市場通常都是,誰第一個吃螃蟹誰機會多,陳江和大膽的行為讓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暴利。
當廠子收益不斷蹭蹭蹭時,他又開始搗騰別的心思了。
把握時機,為所不為
在做夾板生意時,陳江和曾經到北歐的芬蘭考察過。
寒風呼嘯,冬雪覆蓋在林立的樹枝上,他隨意指著一棵樹問,這棵樹長了幾年?
對方回答,5-10年。
他想了想,又問,大概幾年可以砍?
對方表示,至少要50-60年。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不免出現某些有失“公正”的國際規則,比如說,亞非國家樹木多,可發達的造紙行業卻落在部分歐洲和美洲國家。
技術掌握在西方國家手里,落后的東方國家只能干些苦力活、撿個剩菜殘羹。
再來說,印尼是熱帶國家,樹木輪伐期較短,只有五六年,如果學習芬蘭造紙技術,肯定大有可為!
陳江和被激起斗志,他決定挑戰西方的漿紙行業地位,在本土造紙!
為此,他專門跑了不下20個國家考察,就是為了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工業發展模式。
彼時,他看上了印尼的科林奇,此地地理位置偏僻,不通水電,常住人口不到五萬。
秉著“砍一棵種一棵”的原則,科林奇的“林漿紙一體化”形成。
轟轟烈烈的漿紙“工業革命”一觸即發,誰料,偏偏撞上了亞洲金融危機。
外國銀行以本國信貸等級不過關為由,不肯給他貸款。
陳江和急了,眼看前方就是希望,總不能功虧一簣吧?
這時,家人和員工的支持讓他重樹信心。
孩子們在卡片上寫著,爸爸,不管住現在的房子,還是出租屋,我們永遠跟你在一起。
某些高管也自愿減持股份和薪資,和老板站到統一戰線。
陳江和紅了眼,咬著牙,賣掉中國蘇州常熟的廠子,拿出公司儲備資金和全部身家,投入科林奇的漿紙項目中。
此舉孤注一擲,不成功便成仁!
皇天不負有心人,2001年,科林奇工廠建成。
順利度過亞洲金融危機后,陳江和抹了把冷汗,后面他學乖了,不斷散財投資,分散風險。
如今,金鷹集團已經成為總資產80多億美元(約543億人民幣)、員工過5萬的巨無霸跨國企業。
2006年,陳江和成為印尼首富,身家220億美元。
前面說過,陳江和和中國同一年誕生,他雖然長在印尼,卻打從心里熱愛著母國——中國。
他說,印尼是他的養父母,中國才是他的生父母。
2003年,他捐贈3000萬元用于抗擊非典;
2008年,他給北京奧運會水立方捐贈500萬美元;
他還給汶川地震捐捐衣捐物總計1568萬元。
截至目前,他在中國捐款總數已經超過3億元。
企業家和商人的區別在哪里?
馬云說,生意人只為利益而活著,有錢就賺,而企業家“達則兼濟天下”,以改變天下和社會為己任。
顯然,陳江和是個值得尊敬的企業家。
聲明:本文屬于電商觀察網原創文章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楊少杰:新商業時代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團隊的
用戶,商業創新的起點
創業者該更看重商業模式還是企業戰略?
弘揚企業家精神:重塑商業倫理,創造新商業
未來:重塑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基本邏輯
現狀:商業銀行幾個主要的戰略方向
反思: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痛點分析
什么樣的農產品自帶電商屬性
企業戰略規劃:時間框架和規劃周期
商業化:試點、規模化以及廣泛部署
相關熱詞搜索:
商業人物丨17歲因太窮輟學創業,26歲身家億萬! 相關課程
工商管理(EMBA)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大美院藝術投資與藝術管理高級研修班
清友會人力資源總監(CHO)創新實戰高級研修班
中國文商企業家后EMBA高端項目
電子商務與互聯網思維管理高級研修班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實戰型培訓班
- 上一篇:制度設計丨如何設計,方能讓制度制動運行?
- 下一篇:企業品牌競爭的形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