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商業銀行幾個主要的戰略方向
2017-02-28 08:12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1、零售銀行戰略。普遍認為零售銀行具有穩定性高、風險低、客戶潛力大、可持續性強等戰略價值,加之美國、中國臺灣等優秀零售銀行的案例佐證,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將零售銀行業務作為最主要的轉型方向。代表性銀行為招商銀行,其長達十幾年將零售業務作為轉型業務進行戰略變革,相繼構建了一次轉型和二次轉型的戰略階梯,當前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業績表現:2016年第一季度,零售業務的收入占比已經超過了50%,并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在經濟下行期凸顯成本優勢的核心負債。即使考慮到統計上的一些可商榷的地方,這樣的業績表現仍然遠高于業內平均水平。但大部分銀行尤其是城市商業銀行等小銀行的零售業務并沒有明顯的改善,即使這些銀行也將此作為主要的戰略方向。
2、小微金融戰略。因為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具有風險小、成本低、關系資源可利用度高等優點,成為商業銀行最青睞的服務對象,也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盈利來源。但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早就意識到,大客戶也有競爭激烈、集中度高、定價弱勢、穩定性差等缺點,肯定無法作為長期發展所依賴的力量。從市場的容量來看,中國的小微企業占整個企業數量的90%以上,具有巨大的金融服務需求潛力可挖,并可較好滿足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定價要求的提高。再加上監管和產業政策的鼓勵,中小微企業曾經在某段時期被公認為銀行的藍海業務,幾乎每個銀行都將小微金融作為戰略重點之一。民生銀行是小微金融戰略的典型代表,其將戰略定位直接定義為“中小微企業的銀行”,創新的一系列小微金融產品曾一度成為行業競相模仿的對象。
3、互聯網金融戰略。與過去電話電信、電算化等技術對銀行的沖擊一樣,互聯網信息革命對商業銀行業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尤其是2012年互聯網金融元年以后,銀行體制外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比如第三方支付、p2p、股權眾籌等機構野蠻生長,馬云的“銀行改變論”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在這種局勢下,大中小銀行都紛紛加入了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金融大潮中,從網上銀行、手機銀行、P2P平臺,到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直銷銀行,不惜重金企圖在互聯網金融上確立自己的優勢。于是最近幾年,IT科技領域成為商業銀行投入的重點,筆者估計每年各家銀行投入到其中的費用占總成本的比例在1/8-1/4之間。
4、同業金融戰略。自2011年左右監管部門加強存貸比考核和對房地產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限制以來,同業金融因其不占貸款額度、可以繞過“兩高一剩”的限制行業,同時可以節約資本和易于與“大資管”對接,逐漸成為所有銀行的戰略方向,無論是所謂的“一體兩翼”還是“四輪驅動”,各家銀行都明確將同業業務作為轉型的重點。興業銀行是同業金融的先行者,被譽為“同業之王”的美名。
5、精細化、綜合化、集約化、輕型化等轉型戰略。業務層面的戰略之外,在中后臺管理和組織架構方面,銀行也積極展開了轉型,管理的精細化、服務的綜合化、資本的集約化、資產的輕型化,這四化成為銀行管理轉型的主要方向。在組織架構方面,事業部改革則成為各家銀行進行推動專業化戰略的重要方向。表1列示了主要上市銀行的戰略目標和定位: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商業人物丨17歲因太窮輟學創業,26歲身家億
楊少杰:新商業時代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團隊的
用戶,商業創新的起點
創業者該更看重商業模式還是企業戰略?
弘揚企業家精神:重塑商業倫理,創造新商業
未來:重塑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基本邏輯
反思: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痛點分析
什么樣的農產品自帶電商屬性
企業戰略規劃:時間框架和規劃周期
商業化:試點、規模化以及廣泛部署
相關熱詞搜索:
現狀:商業銀行幾個主要的戰略方向 相關課程
- 上一篇:反思: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痛點分析
- 下一篇:未來:重塑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基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