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老板都忽視的問題:人都沒招對,還談啥基業長青
2018-02-25 11:21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美國紅帽公司最出名的產品是LINUX操作系統。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公司。
LINUX作為開源軟件的先驅,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的分享精神。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收益如此之高的純粹的開源公司。為什么同樣有很多企業強調去中介,卻只有紅帽行得通呢?
原因很多,但核心是99%的老板最容易忽視的第一步——招對的人。
現實很殘酷,正如美國第一資本投資國際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費爾班克所說的那樣:“大多數公司中,人們用2%的精力招聘,卻用75%的精力來應對當初的招聘失誤。”
什么才是對的人?
所謂對的人,就是不論你的公司是賣化肥農藥,還是開發核潛艇,他們愿意留下來,相信你給的愿景,每個人都更賣力地工作。
對于每個公司來說,最關鍵的是樹立一個目標,并尋找對這個目標感興趣且有能力的人。
黃金圈理論的發明人西蒙·斯涅克曾經說過:偉大的公司從來都不會去招募技術最好的人,然后激勵他們前進。它們會招募那些已經有進取心的人,然后賦予他們靈感。
在他的眼中,人分為兩種:有進取心的和沒有進取心的。對于有進取心的人,你只需要給他們一些高于工作本身的信念,他們會非常積極主動。而沒有進取心的人,他來工作可能只是為了那份薪水,即便他個人的技術能力很棒。
阿里巴巴在最初創建的時候,即便公司已有四五百人的規模,但無論何人加入,馬云都會親自面試。
馬云多次強調“多花時間在人身上才是最大的投資。”他說,很多公司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評估員工的表現和應得的年終獎上,評估過程也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但是,如果“料”取錯了,入職以后不管如何努力教導都沒有用。
從培養制到選拔制
紅帽公司管理系統遵循的第一條原則就是“因為想來,所以加入”。
紅帽CEO說,開放式組織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權力下放。權力下放就意味著模糊性,往往新員工并沒有明確的方向。對于一些習慣了被安排的人來說,紅帽顯然是一個不合適的工作。
因此,紅帽會在招人的環節花費非常大的精力,他們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去尋找最適合這個組織的人。
紅帽作為開源軟件的鼻祖,他們的目標是通過技術改變世界,紅帽的員工畫像是:他們不信任專業軟件公司中坐辦公室的工程師們,不愿意把工作完全交給他們來做,希望自己能夠影響科技創造的過程……
那怎樣才能選出這樣的人呢?
傳統的面試雖然能夠衡量出應聘者的個人技能和工作經驗,但是文化的契合度在面試環節其實很難做出準確評測。
于是,紅帽發展出了一套推薦機制。因為他們深信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員工的朋友圈就是理想員工最大的潛力池。目前,在整個紅帽通過內部推薦的員工占據新員工中比例一半還多。
除了推薦制,面試的問題也都是精心設計的。吉姆說,每次他面試都會問對方對老東家的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比如營收情況、競爭對手等等。他深信,一個對自己工作之外毫無好奇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強烈激情的,而激情是紅帽最需要的一種品質。
哪怕一個人此前對開源完全不了解,只要他曾經對某件事兒非常有激情,吉姆也會考慮,因為他相信,紅帽能夠讓一個有激情的人把熱情轉移到開源軟件上來,卻沒有辦法把一個本身就毫無好奇心的人變得積極進取。
這和華為很像,華為不僅有技術面試、綜合面試、英語口語,還會有網測。網測基本上就是測量一個性格等深層次的,看是否與華為追求的氣質相吻合。曾經有朋友應聘過華為的銷售崗。面試官會一直追問各種細,以此判斷你是否是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
2012年,任正非宣布,華為的人才模式要從培養制轉變到選拔制。以下是他原話:
“華為能從當年三十門四十門模擬交換機的代理商走到今天,沒有將軍的長遠眼光我們就不能走到今天。為什么我們后繼就產生不了將軍呢?是文化機制問題,考核機制問題。以后我們改成“獲取”、“分享”。就是我們整個考核機制要倒過來,以利益為中心。
婆婆肯定是不能替媳婦生孩子的,生孩子是要靠兒子和媳婦的努力,我們能扶起來的也未必不是阿斗,所以我們不是扶持而是選擇。公司的內部政策也從培養制改成了選拔制,中國和西方不一樣,西方是因為沒有人,必須要靠把你培養起來擔負這個任務,中國遍地都是人,我就把最好的選來干就行了。”
阿里也好,華為也罷,這些中國頂尖的公司卻從未想過去招聘最頂尖的人才,因為他們都深信:好的員工從來都不是最貴的,而是最對的。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聰明的管理者,都在給員工推薦這10本書
不會溝通 越專業越迷茫
一個最堂皇的請假理由,你的老板可能都不懂
企業管理改善——從中層抓起
很多老板常抱怨:為什么現在“壞員工”這么
企業管理| 老板的縱容=公司倒閉
優秀的人從來不用等老板來安排工作!
管理老板:向上管理的5個關鍵
管理涉及到制度制定的三個方面問題
在下一個10年,影響企業競爭的這個因素不可
相關熱詞搜索:
99%老板都忽視的問題:人都沒招對,還談啥基業長青 相關課程
- 上一篇:管理者不需要解決所有問題,要學會與問題共存
- 下一篇:成功管理者的五個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