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何為良好的生活方式
2017-02-10 07:56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導語
很羨慕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更羨慕不為外情所動,不為內欲所搖的人,執著地去做自己認為必須做的事,也許他們沒有光輝的業績,沒有驚人的影響,但是他們無愧自己的一生。
文/陳春花
仍然是在飛機上,仍然是像從前一樣胡思亂想。
對于自己而言,胡思亂想似乎就意味著安全和溫暖,這幾天無論在新加坡、上海、南京還是廣州,總是處在遐想的狀態。剛好在機上看《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導演托那托雷的作品,很偏愛他的作品,《天堂影院》《瑪蓮娜》等。《海上鋼琴師》描述一個生于船上的小孩1900,他在陸地上從來沒有存在過,幾十年里,1900只懂得守住一架鋼琴,成千上萬的游客來來去去,只有他如故,他最終放棄上岸,與其說1900放棄了生活,不如說他知道哪種生活更適合他自己。
而我們自己呢?現代人最大的苦惱就是機會太多,欲望太多,能力也太強,但是精力有限。還是托那托雷,《天堂影院》里艾麗娜對托托說:“如果30年前我們結婚,你就不會拍出那么多優秀的電影了,你的電影很精彩,我每部都看過。”30年的等待,只是因為阿爾佛雷德一句謊言,也許根本就荒謬得不需要理由,艾麗娜選擇了她的生活方式。
陳讓發來他的游記《川西故事》,他是一個搞技術的人,但是每年都約伴找尋優美的自然風光,每每看到他的游記和漂亮的相片,羨慕他的生活方式。幾年前曾送一幅字給前輩廖明詢教授,今年他送來對子一幅,看到他強勁的筆鋒,流暢的線條,退休后的他與書法為伍,情趣與身心的交融。
前年小月突然告訴我她辭去硅谷軟件工程師的工作,放棄原有的生活習慣,跑去學彈吉他、修禪,現在學習針灸和中醫,以此來實現自己的追求和意義。婉姨辭去國旅副總的職位,在50多歲的時候,選擇創業,問她為什么,她說只為看看自己的能力,了卻自己的一個夢。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曾在本教授更是在60多歲創立培訓公司,看到他新中兩地的來回奔波,瘦弱的身軀承受旅途、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辛苦,問他為什么,他回答只是對培訓的熱愛。
迎風而站,看衣衫飛揚;雨中佇立,任大雨淋漓。很羨慕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更羨慕不為外情所動,不為內欲所搖的人,執著地去做自己認為必須做的事,也許他們沒有光輝的業績,沒有驚人的影響,但是他們無愧自己的一生。
今天剛好看到高雅勁教授發來一個郵件,傳了一篇文章給我看,題目是《一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文章給出答案,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家人、朋友、健康。只是如果看看自己,看看周遭,又有多少個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家人、朋友、健康上呢?我們不斷地壓擠家人的時間,我們不斷地追求商業的價值和社會的地位而忽略對家人、朋友的付出和關愛,我們不斷地透支我們本已脆弱的身心,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說:要超越一切變化。
明白為什么喜歡1900了,因為他沒有上岸。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陳春花:有顧客,營收規模才有意義
陳春花:組織協同應具備的三個新能力
陳春花:以顧客為本的產品設計原則
陳春花:組織如何擁有知識?
陳春花:如何成為價值型企業?
陳春花:有價值的服務要讓顧客來決定
陳春花:激活組織的七項工作
陳春花:不確定環境下怎樣實現增長
陳春花:怎樣形成自驅動變革文化
陳春花:激活組織必須面對的七大經典問題
相關熱詞搜索:
陳春花:何為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關課程
- 上一篇:企業需要經歷的三個階段:機會、資源和管理
- 下一篇:女性管理者:我要溫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