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量差距大、商業模式不健全,互聯網音樂面臨挑戰
2017-11-06 16:47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11 月 3 日,"2017 第四界音樂產業高端論壇 " 在中國傳媒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辦,論壇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總法律顧問楊奇虎代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大家分享了其對互聯網音樂產業的一些想法和觀點。
以下是分享全文:
我記得去年我也參加了這個論壇,并和在座的一些嘉賓交流的時候,他們提到,互聯網音樂的春天馬上要來了。我覺得一年之后,從我個人來看,互聯網音樂的春天已經到來了。
從數據來看,國際唱片音樂協會對中國音樂市場的排名的統計,由 2014 年的第 19 名增長到去年的第 12 名。尤其是數字音樂的高速增長,推動了整個中國音樂行業的快速增長。
從 2015 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數據音樂的產值是 143 億,比 2015 年的 102 億增長了 39.36%,可以看到整個互聯網音樂市場已經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聯網音樂市場目前的創新和未來的挑戰。
互聯網音樂的創新
我理解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內容的創新,第二個是產品的創新。
內容創新
內容應該是整個音樂行業的源頭,如果沒有好的內容的創作,整個音樂行業將會一片死寂。另外,互聯網音樂行業也推動了整個音樂行業內容的創新。前幾年,由于版權問題的困擾,很多權利人有很多的作品卻不能得到很好的收益,而且在實體唱片業蕭條的情況下,他們也不能從互聯網音樂平臺上獲得收益,可以看出,權利人的收入來源已經慢慢的在衰減。
但是隨著版權環境的改善,隨著互聯網音樂平臺商業模式的慢慢建立,互聯網音樂平臺對上游權利人的反哺也慢慢體現出來。在上游權利人有了更好的收益的基礎上,我相信權利人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作上去。
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互聯網音樂平臺也在推出自己的音樂人計劃,推動整個本土音樂人的創作。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為例,騰訊音樂集團在今年 7 月份啟動了音樂人計劃,啟動之后,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就有 10000 多名原創音樂人入駐,上傳的原創音樂作品大概有 20000 多首。互聯網音樂平臺為原創音樂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傳播平臺,也會刺激到原創音樂人對作品的創作。
當然,互聯網音樂平臺除了提供傳播平臺給原創音樂人,也會給到一些資源去扶植他們,包括他們的宣發以及后續的培養。從對上游權利人反哺和對中國本土音樂人的扶持上,互聯網音樂平臺對內容的創新也做了很多工作。
產品創新
第二個就是產品的創新,剛才有嘉賓也提到,內容和產品之間是存在一定關系的。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傳播平臺,內容就不能體現他的價值。同樣來講,沒有一個好的內容,平臺也不能很好的產生收益。我們認為,平臺和內容之間是一個互補的關系。
互聯網音樂平臺這幾年在功能上、商業模式上不斷的進行創新。
從功能上來看,以 音樂為例,有時候我們聽歌的時候,聽到一首很好聽的歌卻不知道歌名是什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打開音樂 APP,搖一搖,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首歌歌名叫什么,這就叫 " 聽歌識曲 " 的功能。當我們聽到一首外文歌曲時,我們不知道歌曲是什么意思,可以選擇 " 歌詞翻譯 " 的功能。這些具體的非常細節的工作,都體現了互聯網音樂平臺在細微捕捉到消費者的需求后不斷的創新。
另外在商業模式上,互聯網音樂平臺也做了一些創新。以 音樂為例,2014 年 12 月推出了數字專輯商業模式,在短短 18 個月內,數字專輯從 0 銷售額增長到一個億。
目前來講,很多的互聯網音樂平臺也紛紛復制這種商業模式,數字專輯的這種商業模式再次體現了互聯網音樂平臺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另外,我們現在的音樂平臺已經不再單單局限于聽歌的平臺,除聽歌之外,我們想讓音樂變的更 " 好玩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除了 、酷狗、酷我三大基礎音樂平臺之外,還有全民 K 歌,酷狗直播,讓你在聽歌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社交和朋友 K 歌,也可以通過直播,去看你喜歡的人的表演。所以,音樂平臺在商業模式、在產品上都在不斷的做創新的嘗試。
互聯網音樂面臨的挑戰
體量差距巨大
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互聯網音樂行業雖然有了很大進步,但與國外互聯網音樂平臺還是存在差距。以最大的流媒體音樂平臺 Spotify 為例,去年整個收入大概為 33 億美金,約人民幣 210 億元,而去年中國整個互聯網音樂行業的產值是 150 億。
這相當于一個音樂平臺的收入比我們整個互聯網音樂行業的產值都要高出 50 億。從這個體量上講,我們和國際的音樂平臺還是有很大差距。
商業模式不健全
另一方面就是從商業模式上來講,我們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音樂行業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建立。我們知道,互聯網音樂平臺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和視頻不一樣,視頻可以通過廣告去盈利,互聯網音樂平臺往往不能通過廣告。有些互聯網音樂平臺希望通過廣告去產生盈利模式,但被實踐證明是失敗的。可見一個健康的完善的付費商業模式是互聯網音樂行業能夠引領其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里,有一些數據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目前中國音樂行業的付費滲透率不會超過 3%,也就是 100 個人當中付費的人不會超過 3 個。而國外流媒體平臺以 Spotify 為例,它的付費滲透率高達 30% 到 40%。換句話講,如果我們的付費滲透率能達到 30% 到 40% 之間的話,那么音樂平臺的整個收入可以增加 10 倍以上。所以我們認為對于互聯網音樂平臺商業模式的局限性,未來我們還是有非常大的挑戰需要去克服。
國內音樂產品消費水平有待提高
另外也有數據顯示,目前整個中國對音樂產品的消費水平還是較低的,跟國外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些都是我們互聯網音樂行業發展的挑戰。
但是我相信,我們從免費到付費,經過這個驚險的一跳,隨著付費這種健康模式的建立,我們的互聯網音樂行業一定會走得更好,更長遠,謝謝大家!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商業模式丨輕奢時尚品牌 Everlane的成功之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都具備哪些要素?遵循
商業模式設計初步:發現利益圈
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知識漏斗
商業模式與傳統管理學的區別?
商業模式丨愛彼迎:一次房租危機催生出的30
商業模式丨健身中心如何賺不來消費的會員的
楊少杰:新組織構建過程中管理模式與商業模
商業模式創新“源代碼”
商業模式丨陽光印網:憑一個想法產生的商業
相關熱詞搜索:
體量差距大、商業模式不健全,互聯網音樂面臨挑戰 相關課程
中國國學百家講堂與智慧傳承高級研修班
清友會管理心理學高級研修班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實戰型培訓班
商業地產開發與投融資總裁研修班
營銷管理與創新實戰(CMO)高端班
大健康產業總裁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