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祥: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
2016-11-15 09:05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導讀
一、很多小企業恰恰可能是你的顛覆者
很多企業家辦公室應該擺上三張地圖,山東是一個禮儀之邦,文化底蘊深厚,我相信各位企業家在辦公室里面擺了很多條幅,什么天道酬勤,難得糊涂......這是文化的追求。我建議大家在辦公室擺上三張地圖,一張地圖叫產業鏈地圖,現在變化太快了,上下游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從產業上游到下游看一下,兩邊在發生什么重大變化。第二張是生態圖,比如說你在鄱陽湖,周邊兩百公里范圍里的生態跟你什么關系。第三張就是交易結構圖,你跟誰交易,怎么交易的,然后你在看圖過程當中討論我應該怎么調,我應該增還是減,我想每個企業都會模式版本升級。
大企業問題在哪?很多企業資源方面有什么問題?
第一,沒有形成有價值的資源能力,或者你的資源價值能力價值空間很狹窄,就很難交易了,因為資源是有結構成本的。
第二,你有資源能力,但是沒有發現你的資源有什么價值,或者說你的潛力被壓抑了,沒有建立新的交易結構。
第三,沒有找到合適的交易對象和交易結構,或者說找的交易層次比較低,范圍比較窄,沒有充分發揮資源能力的價值。
第四,看不起小企業,蔑視他,結果發現他是你顛覆者。所以我們評價一個企業什么叫大,按資產規模?按銷售額,按利潤,還按什么,按投資價值對不對?這個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市值一百億,所以你要換個標準,按照投資價值看,就不一樣了,所以不要蔑視很多小企業,很多小企業恰恰可能是你的顛覆者。
你要識別出來你有什么資源能力,這一點很難的。按照我剛才的四個分類,你有哪些資源是很難識別的,識別完了以后怎么交易,所以所謂的外部顛覆就是找到了不同資源之間,尤其是看似不同行業間的跨界資源,找到連接方式。什么叫連接,連接就意味著雙方可以產生交易價值,所以企業越強大積累的資源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更多,就越可以利用你自己以及你可以聚合的外部資源能力來拓展業態,為你的利益相關者提供資源的支持,而從中分享價值。
越大的企業不是靠簡單的店大欺客,倒過來說,你大不是你規模大,你大恰恰是你擁有了更多資源,是別人的企業所不具備的,你恰恰去拿去交易,所以不是你的規模大而形成的談判地位,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比中小企業更強,所以你要把這能力拿去交易,讓更多企業收益。所以大企業的平臺就是我要服務,我要把資源拿出來用。
二、很多企業模式沒有調整,導致規模式遞減
模式有好多層次,有業務層面的、項目層面的,還有企業層次和產業層次,同樣一個模式,大的模式細分也不一樣,比如說連鎖加盟,連鎖加盟往里面看都叫連鎖加盟,但是交易主體、交易方式不一樣,所以以后要多琢磨他的模式,不要光看戰略,多看模式,細分一下,他跟誰交易的,怎么交易的,而你要改什么,要改怎么交易,從交易角度來改變,而不是從戰略。
你在設計模式的時候要注意,讓參與者,參與交易的主體獲得明顯超過成本的收益,收益包括三方面:
第一收益增加成本降低,風險減少。對你來說,一個好的模式,讓參與交易主體的獲利要明顯超過技術成本,這樣才能產生動力。
第三,資產輕。就是按照會計整編核算的資產少,但是你支配資源可以很多,他不在你表里面。
最后是投資價值。就是你可以做到規模收益遞增,而不是遞減。很多企業模式沒有調整,沒有調整沒有交易,沒有把資源能力升級的資源去交易,就導致規模式遞減,因為你積累資源是有代價的,而且模式老化以后就沒有優勢了,所以模式升級以后能產生持續的規模升級。
未來會出現很多新型模式,一個是新市場,產能過剩的結果會導致很多行業出現新市場模式,越過剩越意味著產業中有充分的資源可以利用,無需再去投資了。第二個是單邊平臺。第三個是生態,大企業會開始來組織生態,從經營產品到經營平臺。第四眾籌眾包,就是共享。這些模式將來會變成很常規的模式,現在看很新潮以后就不新潮了,以后的新潮不是這個名稱,而是你的交易。
簡單來說設計模式有五個概念:
一個原則
原則就是說要為利益相關者創造超過成本的交易價值,設計模式讓別人多掙點。
兩類交易
一類是你的資源輸出,你有多余資源對別人有用,你的輸出能夠對別人貢獻產生價值,第二類是你收入。
三種交易價值
交易價值我們都講創造價值,創造交易價值分三個方面,第一增加收益,第二降低成本,第三減少風險
可交易資源
五位加一主體,內部材料上下游同行政府跨界
三、化管理為交易,化競爭為合作
我們平時戰略不一樣,我們為什么要講模式,講模式的細節?宏觀概念現在都很透明了,戰略一看無差異,說我要進入哪一個環節,這里面有價值鏈分析方法、信息分析方法......所有的分析方法也很透明。你通過分析上下游客戶經營或者消費過程當中痛點或者爽點分析,找到價值空間,找到客戶的基本需求,挖掘客戶的需求和價值空間,然后這個透明度就比較低,尤其是你找到價值空間以后,再一次的交易結構,透明度更低了。
我相信在座的企業家多數都沒有描述過自己的商業模式。一描述就是組織架構,很少描述商業模式,所以說商業模式相對來說比較保密的。當然隨著別人摸索也可以摸得出來,我們講的方法不一樣,我們關注客戶、供應商、利益相關者、交易價值、操作方式,我們分析業務活動的資源比優劣勢和交易價值的分析,我們分析叫優劣勢,我們分析優劣勢的問題不是為競爭,是為了減少競爭,識別出自身可以對外交易的資源的能力,盡可能的化競爭為合作,還有無利分析,無利是無小利,你多就我少對不對?從經銷商到潛在對手,我們無利分析,我們始終是研究讓周邊的人獲益,而不是PK。
另外我們痛點分析不是為了轉移產業鏈,不是為了轉行,而是為了發現交易方法。我們的基本理念是化管理為交易,化競爭為合作,把控制關系變成服務關系,用利益來牽引,而不是用股權來控制,參股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是為了分享,分享價值,把對立的利益變成一致的利益,把單項交易,單維的交易變多項多物質交易,這是設計模式里面交易關系,交易的基礎是資源和能力,所以細分資源和能力,分析交易價值是我們設計商業模式的內在基礎。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商業模式丨產品同質化的時代企業產品如何才
體量差距大、商業模式不健全,互聯網音樂面
裝飾公司如何實現互聯網時代的消費升級
商業模式的三個時代驅動力量
數字化時代需要什么樣的商業模式?
傳統企業轉型誤區|互聯網不是工具,而是經
“舞動時代”商業模式和投資價值拆解報告
“互聯網+”探索新農業商業模式創新之路
“互聯網+”的各種商業模式演繹
互聯網創業公司模式優化與傳統產業轉型的結
相關熱詞搜索:
朱武祥: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 相關課程
- 上一篇:用社會責任重塑企業的商業模式
- 下一篇:商業模式篇:口渴,來瓶可口可樂牌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