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不良資產處置領域“商業模式”
2016-11-14 18:40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前兩天,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說,中國過去一年增加的債務比歐美日加起來還要多出來1/4(中國過去1年債務增加4.5萬億美元,美歐日相加債務增加了3.6萬億美元),再考慮到麥肯錫2014年末計算中國全部債務相加已經高達28.2萬億美元(見下圖),按照人民幣折算,中國的債務總額已然輕松超過200萬億元人民幣!
![](/uploads/allimg/161114/1-1611141T122c0.jpg)
很多人開始關心:如果這200萬億元債務中哪怕一小部分債務(比方20萬億元)出現問題,這些爛賬最終會怎么解決呢?打破砂鍋問到底,真是個好習慣! 其實嘛,這個問題,前兩天我寫“10年前,那場“壞賬剝離”……”一文之后,就有人留言問我——那些壞賬最終到哪兒去了?
我們仍然以1999-2005年的那三輪壞賬剝離為例(2009年農業銀行的那一輪壞賬剝離,是財政部出錢購買,壞賬直接核銷,就不說了),看看中國的債務如果形成壞賬,那些爛賬的最終流向會是哪里?在華爾街,處置不良資產的公司往往被稱為“禿鷲”,因為他們靠“腐肉”為生,也為整個經濟體清理垃圾,1999年,中國設立了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AMC),正是出于這個目的。根據最初的說法,四大AMC公司只應該存在10年,其目標是為了在十年存續期內,“最大限度保全資產和減少損失”。
一句話總結:四大AMC公司成立就是為了給國有銀行市場化轉軌擦屁股,擦完屁股的便紙,當然就沒有什么用了嘛!犧牲自己,挽救中國銀行業,四大AMC這目標,高尚、大氣、偉大、光榮!實際結果如何呢?
先看第一輪壞賬剝離中的那1.4萬億元不良資產(其他幾輪沒有查到詳細數據):1)華融公司從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4077億元不良資產,資金來源為央行再貸款947億元(印鈔),以及向工商銀行發行3130億元10年期債券(借債),利率為2.25%;2)長城公司從農業銀行收購了3458億元不良資產,資金全部來自央行的再貸款;3)東方公司從中國銀行收購2672億元不良資產,其中來自央行的再貸款為1162億元,其余的同樣來自于發行債券;4)信達不良資產管理公司1999年收購了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3 500億元不良貸款,資金來源為發行債券3 470億元及央行再貸款30億元。
![](/uploads/allimg/161114/1-1611141T144F9.jpg)
全部合計,四大AMC從央行獲得6041億元再貸款,再向四大國有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共發行8110億元金融債券,按1:1的對價購買不良資產。
到了2006年底,官方公開數據顯示,AMC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21萬億,占接受總額的83.5%,現金回收約2110億元,回收率約在20%左右。現金回收率20%,高還是低?具體情況不好說,但整體看還是偏低。你想想,你借給別人100萬,只能收回來20萬,你覺得是高還是低?更何況,為了收回這20%的現金,四AMC還從國有銀行借調了大量工作人員,回收現金的費用都接近現金總額的8.65%——收回100元,要額外化9元錢!即便是收回來的現金,也未必進得了“國家”的口袋!銀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末,華融公司共回收現金543.9億元,而同時期華融公司向工行支付全部累計應付金融債券利息389.16億元,同時向人民銀行支付再貸款利息45.78億元,還有累計費用支出為28.91億元,三項合計已達463.85億元。換句話說,除了支付利息之外,四大AMC自己的費用都差不多把回收回來的現金給全部耗光了!
因為四大AMC擁有不良資產處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信息,而且掌握了資產折扣權,但回收率并沒有硬性指標,運營損失由國家承擔——你想想這其中又多少尋租空間,有多少人憑此發財致富?
為了加快不良資產處置過程,有時候四大AMC公司會以跳樓價甩賣不良資產——典型的一起不良資產處置事件發生在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沈陽辦事處,將18.67億元的國有金融不良資產以1800萬的低價轉讓,結果,購買人僅靠其中一筆債權(約占總額1.4%),不僅收回了1800萬的投入,還另賺了800萬元……這下,你知道為什么這么多人盯著不良資產這塊兒肥肉了么?
2005年初,國家審計署披露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已被查出各類違規和管理不規范問題資金700多億元,發現案件線索38件、涉案資金67億元。時任審計署長李金華在通報中指出,一些AMC財務管理松弛,虛報、挪用回收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采取虛報冒領、截留收入、虛列費用等手段,將資金用于發高額工資及獎金補貼等。查出來又怎么樣?官老爺們自然是整改一番了事。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相關熱詞搜索:
淺析不良資產處置領域“商業模式” 相關課程
- 上一篇:商業模式如同做菜,好看還要好吃
- 下一篇:“舞動時代”商業模式和投資價值拆解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