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標準化商業模式的三大支柱
2015-08-06 09:03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一個企業的標準化商業模式就出現了三大支柱:一、你必須有實體經濟的現金流;二、你必須有投資性收益;三、你必須有同時經營企業的融資能力。
這也就意味著,經營預期的大小,決定了企業原有的實體價值。
金融危機到底有什么影響?最直接的例子,荷蘭銀行去年出售時240億歐元三家爭搶,結果三家瓜分了這一百年老店。不到一年后的今天,三家同時陷入困境,銀行又被放回到市場上,80億歐元現在無人問津。當看到一個企業轟然倒地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什么都沒有。再看次貸危機,很多人說看懂了,是市場在拿“雞屎”當“雞肉”賣。事實如此嗎?當然不是!是因為后面有人出“雞精”的價格。
所以追究到現代企業制度上,我們究竟得到了什么?企業有兩種,家族企業和公眾公司。家族企業它代表著一個資本家的基因,也就是自己的企業,自己的錢,自己的事,試圖把它傳宗下去。而公眾公司變成了一種公共商品。當把企業當作商品的時候,一個交易導向型的企業制度就產生了。
現代企業制度和純正的家族企業本質的差別在于它不再是屬于任何一個自然人的,于是,職業經理人開始成為企業真正的核心。由此,我們開始看到管理的職業化和企業的商品化同時出現。當我們把彼得·杜拉克尊稱為現代企業管理之父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如此尊稱他的人,是韋爾奇、是張瑞敏,而他們,都是職業經理人。于是在職業化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產品、技術、市場、人才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把商業模式放到經營的核心中,很多人講海爾模式、德隆模式、聯想模式,事實上這都是企業模式。它不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所有企業在這樣一種形態下必須遵守的規定動作。
其實,我們認真的解讀各類企業的管理職業化,萬宗歸一,就是把任何一個產供銷的鏈頭在某種形態下轉換為投融資模式,這就是現代企業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使得企業的經營行為、會計制度都發生了變化。
當我們把投融資行為放到企業的常規經營當中,就有了一個問題。一個行業當中的非上市公司,它在暗處;上市公司,它在明處。一個人在暗處,一個人在明處,誰會勝呢?很多人會得出一個結論,在暗處的人會勝。但是當一個行業,主流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的時候,這個行業的私有企業就幾乎會陷入滅頂之災。越公開透明的企業,一旦發生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地不透明。2007年是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獎金盛宴,連保安的工資都三倍于巴菲特的10萬年薪。就在這獎金盛宴的背后,誰看到了今天華爾街會轟然倒地?交易導向型的經濟,開始把我們傳統的產供銷行為和現代資本市場的投融資交易融為一體。企業的經營開始轉變了。當資本市場被定義為交易預期的市場,便可以給任何一個這種類型的企業一個最直接的界定——它是經營預期的企業。
我們再回頭看在過去十年發生了什么?由于格林斯潘的流動性導向的政策,使得全球流動性泛濫,于是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資產溢價。結果帶來了你只要占有了資源,你就享受了資產溢價的利潤。于是當你占有了資產溢價的利潤,你就能夠放大企業的融資能力。當你放大了企業的融資能力,你就能夠去經營更多的實業。即使它不賺錢,你仍然可以用實體經營的現金流繼續放大企業的融資能力。這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循環,一個投資、融資和經營的循環。在這場游戲中,“雞肉”依然是“雞肉”,只不過有些人把它看成了“雞精”,有些人則看成了“雞屎”。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商業模式丨輕奢時尚品牌 Everlane的成功之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都具備哪些要素?遵循
商業模式設計初步:發現利益圈
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知識漏斗
商業模式與傳統管理學的區別?
商業模式丨愛彼迎:一次房租危機催生出的30
商業模式丨健身中心如何賺不來消費的會員的
楊少杰:新組織構建過程中管理模式與商業模
商業模式創新“源代碼”
商業模式丨陽光印網:憑一個想法產生的商業
相關熱詞搜索:
企業標準化商業模式的三大支柱 相關課程
這也就意味著,經營預期的大小,決定了企業原有的實體價值。
金融危機到底有什么影響?最直接的例子,荷蘭銀行去年出售時240億歐元三家爭搶,結果三家瓜分了這一百年老店。不到一年后的今天,三家同時陷入困境,銀行又被放回到市場上,80億歐元現在無人問津。當看到一個企業轟然倒地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什么都沒有。再看次貸危機,很多人說看懂了,是市場在拿“雞屎”當“雞肉”賣。事實如此嗎?當然不是!是因為后面有人出“雞精”的價格。
所以追究到現代企業制度上,我們究竟得到了什么?企業有兩種,家族企業和公眾公司。家族企業它代表著一個資本家的基因,也就是自己的企業,自己的錢,自己的事,試圖把它傳宗下去。而公眾公司變成了一種公共商品。當把企業當作商品的時候,一個交易導向型的企業制度就產生了。
現代企業制度和純正的家族企業本質的差別在于它不再是屬于任何一個自然人的,于是,職業經理人開始成為企業真正的核心。由此,我們開始看到管理的職業化和企業的商品化同時出現。當我們把彼得·杜拉克尊稱為現代企業管理之父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如此尊稱他的人,是韋爾奇、是張瑞敏,而他們,都是職業經理人。于是在職業化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產品、技術、市場、人才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把商業模式放到經營的核心中,很多人講海爾模式、德隆模式、聯想模式,事實上這都是企業模式。它不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所有企業在這樣一種形態下必須遵守的規定動作。
其實,我們認真的解讀各類企業的管理職業化,萬宗歸一,就是把任何一個產供銷的鏈頭在某種形態下轉換為投融資模式,這就是現代企業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使得企業的經營行為、會計制度都發生了變化。
當我們把投融資行為放到企業的常規經營當中,就有了一個問題。一個行業當中的非上市公司,它在暗處;上市公司,它在明處。一個人在暗處,一個人在明處,誰會勝呢?很多人會得出一個結論,在暗處的人會勝。但是當一個行業,主流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的時候,這個行業的私有企業就幾乎會陷入滅頂之災。越公開透明的企業,一旦發生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地不透明。2007年是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獎金盛宴,連保安的工資都三倍于巴菲特的10萬年薪。就在這獎金盛宴的背后,誰看到了今天華爾街會轟然倒地?交易導向型的經濟,開始把我們傳統的產供銷行為和現代資本市場的投融資交易融為一體。企業的經營開始轉變了。當資本市場被定義為交易預期的市場,便可以給任何一個這種類型的企業一個最直接的界定——它是經營預期的企業。
我們再回頭看在過去十年發生了什么?由于格林斯潘的流動性導向的政策,使得全球流動性泛濫,于是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資產溢價。結果帶來了你只要占有了資源,你就享受了資產溢價的利潤。于是當你占有了資產溢價的利潤,你就能夠放大企業的融資能力。當你放大了企業的融資能力,你就能夠去經營更多的實業。即使它不賺錢,你仍然可以用實體經營的現金流繼續放大企業的融資能力。這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循環,一個投資、融資和經營的循環。在這場游戲中,“雞肉”依然是“雞肉”,只不過有些人把它看成了“雞精”,有些人則看成了“雞屎”。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商業模式丨輕奢時尚品牌 Everlane的成功之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都具備哪些要素?遵循
商業模式設計初步:發現利益圈
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知識漏斗
商業模式與傳統管理學的區別?
商業模式丨愛彼迎:一次房租危機催生出的30
商業模式丨健身中心如何賺不來消費的會員的
楊少杰:新組織構建過程中管理模式與商業模
商業模式創新“源代碼”
商業模式丨陽光印網:憑一個想法產生的商業
相關熱詞搜索:
企業標準化商業模式的三大支柱 相關課程
- 上一篇:經典商業模式教您如何鎖定客戶的六大策略
- 下一篇:商業模式的挑戰:剩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