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權激勵的法律實操建議
2017-06-01 09:00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股權激勵是公司發展過程中,公司為了激烈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有條件的給予激勵對象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而在實踐中,不適當的股權激勵可能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的喪失,那么在實踐中,應當如何安排公司股權激勵的比例及方式?
1、股權授予的比例限制及適用方式
對上市公司來說,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中規定:“上市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內的股權激勵計劃所涉及的標的股票總數累計,不得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這10%的份額看似不大,但上市公司的10%股份的絕對數額是非常可觀的。對非上市公司來說,進行股權激勵的股份一般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0%。
具體多少合適,主要需要考慮行業競爭性、人力資本依附程度和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行業競爭性強和人力資本依附性強的企業,股權激勵的額度適當高一些, 比如高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及軟件企業等。反之,則可低一些,例如房地產公司。此外,企業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可以適當高一些,處于成熟期的可以低一些。
公司股權激勵份額的授予要實行分批授予,虛實結合。
所謂分批授予,一是為未來激勵留有資源,同時要考慮金手銬、金色降落傘、金臺階的多種需求。二是分批授予激勵對象以體現股權激勵的長期激勵效果。另外,股權激勵要虛實結合,虛擬股只享有分紅權,或者是股票增值權,這些都不會直接影響公司控制權。
2、有效的股權激勵有助于實現資產增值
如果企業實施股權激勵采取的不是虛擬股,就存在一個創始人股權被稀釋的問題。
創始人股權減少,會不會導致話語權降低,甚至大權旁落?這是一個企業創始人都很關注的問題。事實上,企業很少會因為進行股權激勵而導致創始人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導致創始人對公司控制權喪失的通常是資本市場的融資行為。
舉例來說,發生在2010年的國美電器控制權之爭,一時沸沸揚揚,廣受關注。國美控制權之爭并不是由于員工股權激勵導致老板喪失對公司控制權,進而奪回控制權的案例,恰恰相反,在國美控制權之爭的事件中,不管是陳曉方面,還是黃光裕方面,都是想通過股權激勵來爭取管理層的支持,進而獲得股東的支持。由此可見,有效的股權激勵,能充分調動管理層的積極性,有利于實現資產增值,是符合投資人的利益的。
3、企業創始人可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利掌握公司控制權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企業創始人可以依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的規定,除了嚴格遵守有關對激勵對象的資格限制以外,還可以通過設置預留權益等方式控制股權授予的比例,從而達到掌握公司控制權的目的。
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其實施股權激勵的法律依據是《公司法》。根據《公司法》的規定,非上市公司持股超過三分之二的大股東,可以決定公司幾乎所有重大事項,只要不違法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和公眾利益。持股過半數的股東,法律上稱為“控股股東”,可以決定除了以上所列的幾個重大事項以外的其他所有事項。此外,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法律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這為非上市公司在表決權上實施同股不同權賦予了法律依據。因此,非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可以充分利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公司章程的作用,保證不至于因股權激勵而影響自己對公司的控制權。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股權回購中的“股權轉債權”是否有效?
年銷售上億還掛牌新三板,為何做了股權激勵
50、60后的企業家們,不得不重視的股權傳承
麥當勞高管年薪180萬,還要求占股權,這樣
連鎖快速發展,如何給老店長股權激勵
干貨丨股權激勵or分紅權激勵,非上市公司如
并購詐騙案讓大家驚呆了!今天,上市公司又
非上市公司如何對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
公司股改時,股權給多少?股權從哪里來呢?
股權激勵九定詳解—定價格
相關熱詞搜索:
公司股權激勵的法律實操建議 相關課程
- 上一篇:股權激勵計劃對企業和股東的影響
- 下一篇:金融如何“進化”?讀書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