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營銷大戰:2016年月餅企業營銷策略分析
2016-07-19 20:32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在經歷了2014年中秋月餅市場史上嚴冬后,2015年迎來了中秋月餅市場的回暖。那么2016中秋月餅市場又將如何呢?
業內多方預測,2016月餅市場相對平穩,總體上將與2015年持平,量價跟去年比都不會有太大變化。不過各地各類因素復雜,地域、品牌、營銷策略等都會帶來銷售額的上下波動。還有兩個月就又至中秋了,月餅營銷戰役即將打響,針對中秋月餅市場特點,如意君羅列了以下幾點營銷趨勢,希望可以為月餅企業營銷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
1、本土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復興
![月餅](/uploads/allimg/160719/1-160G9203420943.jpg)
說起中秋月餅不由讓小編想起今年上海清明大火的杏花樓肉松蛋黃青團,在美食公眾號的熱推與朋友圈的刷屏下,排起了6小時的長隊,還不得不每人限購3盒。原價48元一盒的更被炒賣至500元一盒。同樣是傳統節日時令食物,青團的火爆背后雖然有著偶發因素,但也有著種種潛在的必然,對中秋月餅的銷售也不妨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借鑒。
在城市現代的進程中,相似的城市發展套路,外來人口的涌入,沖淡了本土文化,千城一面成為現代都市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原住民渴望著本土身份的認同,新居民渴望著對當地本土文化的融入與體驗。當地美食作為本土文化與生活方式的縮影,正在興起著,卷起著一波波的熱浪。
今年的青團還是那個普通的青團,不過杏花樓的青團子就是老上海的標志,這是上海人的集體認同。上海飛速的城市化進程,與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本土文化日益稀薄,創新的口味、網絡的熱炒、黃牛的哄抬市價,觸動了重溫傳統美食的熱情,買杏花樓青團對本土人是一種身份認證,對外來人是一種本土文化的新體驗。
近幾年全國都刮起著本土懷舊食物復興的浪潮,上海的蘭心餐廳、阿大蔥油餅、耳光餛飩等等的興起都是典型的例子。
月餅作為一種傳統節日時令食物,有著不亞于青團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涵義。傳統口味月餅也在層出不窮的新口味中,逆勢突圍。發揚本土特色與特有文化并對其進行不失傳統的,適應現代人口味的改良,將月餅打造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中秋名片,透視城市性格。讓本土人能夠通過食用,或者送禮,獲得身份上的認同,讓外來人獲得文化上的新體驗與新融入。
2、熱衷過節,時令節慶食物潛力無限
![月餅](/uploads/allimg/160719/1-160G92034414E.jpg)
2016年初,農歷春節前后,北京稻香村的京八件禮盒供不應求,每天中午前就已賣脫銷。幾年間營業額穩步上漲,最知名的京八件禮盒供不應求,賣到斷貨。幾年間銷售額更是增長迅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上文所說的本土懷舊食物的復興,另一方面是稻香村售賣的傳統糕點有著強烈的節慶符號印記,給消費者制造了一種強烈的印象,逢年過節怎能不來點京八件或者其他中式糕點呢?
節令食物相比其他食物有著與生俱來的節日屬性,能夠含括節日內涵與營造節日氣氛。近幾年國人特別熱衷于過各類節日,也帶來了獨特的節日經濟與節令食物的熱銷,比如情人節的巧克力,平安夜的蘋果,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現在乃至清明華東地區的青團、春節北京地區的京八件等地方性節日及節令食物。更有電商“造節日”刺激消費,比如雙十一、光棍節等。
人們熱衷于過節無非是要以過節的名義營造、享受快樂,盡管這種快樂的背后也必須付出一定的營造成本或代價。對于人類這種動物在情緒高昂和低落的兩極時確實是處于最容易被改變、最不設防的狀態。而節日就是讓人情緒高昂的時刻,每當過節的時候,有時甚至一旦意識到要過節了,我們的理性識別、判斷能力就下降了許多。亮出“過節”的幌子,能讓消費變得順理成章,過節么!所以對于餅店客戶來說,在消費趨緩的淡季,向電商學習著力打造節日,刺激新消費點,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節日隱藏著極強的消費潛力,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無消費潛力的節日,只有沒有到位的營銷。月餅有著天然的節日屬性,營造節日氣氛,給消費者不斷強化不吃某某月餅怎么能算過中秋的印象,也是中秋市場營銷的方向之一。
3、互聯網聚焦效應
![](/uploads/allimg/160719/1-160G9203502500.jpg)
細想下眾多高人氣美食,比如奶酪面包,龍蝦蓋澆飯,乃至最近的杏花樓青團的爆紅,都離不開網絡媒體的推波助瀾。他們的“成名經歷”也有著類似的套路,最初由網紅大咖、美食達人、美食公眾號的推薦下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以青團為例,如果說一次傳播,僅僅是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朋友圈的各種排隊買青團,黃牛炒賣青團的圖片文字時時被刷屏就引起了至關重要的二次傳播,起到著極強的廣告效應和社交效應,真正意義上的刺激了消費欲望。為家人朋友買青團更是神奇的成為互相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互聯網新媒體傳播早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月餅廠家也在幾年前就進行了在電商平臺上售賣的試水,并且都帶來了不同程度上的營業額增長。根據淘寶網數據,2015月餅銷量最好的稻香村品牌,成交額更高至在七千六百萬左右。不少廠家都只是將互聯網視為銷售渠道之一,但這遠遠不夠。利用新媒體進行推廣,并帶來口碑效應的傳播,引發滾雪球式的重復購買,才是對互聯網新媒體傳播真正的物盡其用。
月餅消費一般以家庭消費為單位,消費的主流群體是70后與80后,而且真正引導月餅消費潮流的是80后。所以中秋市場新媒體營銷的真正目標受眾是80后,懷舊文化、情感營銷都未嘗不是一個營銷的好方向。
分析了這么多,希望烘焙從業者們能獲得啟發,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營銷策略。在今年的月餅銷售中,愿大家能夠獲得佳績,甚至創造屬于自己的銷售神話!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營銷總監如何找到事件營銷的切入點?
與陌生人打交道的實戰營銷技巧
干貨|實戰案例教你玩轉社群營銷!
小品牌總被消費者忽略?五感營銷讓消費者一
地產營銷總的“蛋炒飯功夫”是什么?
酒店管理如何設置營銷管理目標
2017年,企業家究竟該如何做營銷管理?
營銷案例:學會為產品塑造價值
營銷就是打折、買贈么?
營銷的靈魂,就是怎么賣價格
相關熱詞搜索:
中秋營銷大戰:2016年月餅企業營銷策略分析 相關課程
- 上一篇:品牌營銷策略案例淺談之“老干媽”
- 下一篇:2016年新產品營銷策略的另類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