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企業管理的本質在于實踐
2017-04-09 12:30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明茲伯格認為管理是經驗或者說是手藝(craft)、經營洞見(art)以及科學分析(science)三者的結合。而傳統MBA教育過于偏重各種理性分析技能,鼓勵了一種“精于計算型”的管理模式,卻忽略了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經驗。經驗只能從實踐中獲得,課堂里是學不到的。
對于以MBA教育為代表的管理教育持批評態度的人并非明茲伯格一個,目前美國和歐洲很多頂尖管理學院的教授們都開始對MBA教育體制進行反思。幾乎所有的管理學家都認同:管理的本質在于實踐,管理是一門實踐科學,不聯系實際就沒有生命力。
行動學習不是走過場
當大家普遍認識到管理教育中實踐的重要性之后,行動學習被逐漸引入到商學院和企業中。歐美大學的商學院早已引入行動學習,亞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香港科大EMBA開設的第一門課也是行動學習。
而企業在領導力項目引入行動學習則更為普遍。沃倫·本尼斯(Warren G.Bennis)是美國當代杰出的組織理論和領導理論大師,被《福布斯》雜志稱為“領導學大師們的院長”。他在1998年對全球350多家企業的領導力開發問題進行研究后,列出了優秀企業領導力開發計劃所共有的一些關鍵內容,其中行動學習被列在第一位。
中國近年來行動學習大熱,很多企業的領導力項目中包含了行動學習項目,雖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華潤、中糧、海大、廣州農商行、維格娜絲、華信等,但整體的反饋卻不理想。有人說:行動學習就是走過場。為什么?
一般來說,行動學習可為三個流派:績效派、能力派和心智派。
心智派的直接著眼點是心智。這個難度很大,因為心智最難改變。這有點像武功中的“內功派”,先練心法,路子很正,起點很高,但曲高和寡,短期不容易出成績。
能力派的直接著眼點是能力。這種做法在行動學習項目中最多,其典型的做法是:在行動學習項目前后開展能力測評。項目的最終成果就用“前后測”的數據增長來證明能力的提升。這有點像武功中的“外功派”,一板一眼練了不少招式,能力一定有所提升,但個人和組織是否有本質上的改變則很難判斷。
績效派的直接著眼點是績效。做法很原始,就是選擇一個組織難題作為行動學習課題,并設置挑戰性的績效目標,組織行動學習小組邊干邊學,在過程中提升能力和改變心智。這有點像武功中的“內外兼修派”,通過與高手的實戰修煉外功和內功。績效派可以短期出成績,但要求促動師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操作難度很大。
因為心智派的曲高和寡和績效派的高操作難度,所以國內目前的行動學習項目大部分采用能力派的模式,操作風險小,容易實施也容易交差,但效果不明顯。這就導致了“行動學習就是走過場”的說法。
事實上,績效改變的背后一定是能力的改變,而能力改變的背后一定是心智的改變,這三者缺一不可,只是各個流派的著眼點不同而已。但在操作層面,行動學習項目若不以挑戰性的績效目標為牽引,往往會陷入“缺鈣”的困境,越強調心智改變學員越排斥,招法練得越多越流于形式,最后并沒有獲得真正的領導力提升。
“補鈣”的關鍵在吸收,行動學習成功的關鍵也在吸收,即學員是否能全情投入行動學習的實踐,只有全情投入到真正的高挑戰性項目中,才有真正的能力提升和心智改變。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企業管理者如何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
企業管理:像敬畏神一樣敬畏目標
企業管理:溝通是一門大學問
企業管理者如何圓滑處事
清華課堂:管理者應當管什么
企業管理:研發需要高精密配合
企業管理:信任具有極強的動力
企業管理:真誠配合源于相互尊重
企業發展的本質就是“和諧”
企業管理案例分析:選錯人才
相關熱詞搜索:
領導力:企業管理的本質在于實踐 相關課程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實戰型培訓班
中國國學百家講堂與智慧傳承高級研修班
清大厚德工商管理與創新經營總裁研修班
大健康產業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大建筑施工企業總裁高級工商管理研修班
清大實戰型財務總監(CFO)班
- 上一篇:領導力項目成功的三個奧秘
- 下一篇:有贊企業文化參觀學習之我見-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