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泛傳布時期的微文明 - 清華大學消息網
2014-06-16 11:46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第一,去核心性的社交化和文化的“部落化”。所有的微文化都有社交的特點,通過社交才干傳播和流行,比方微信、微博等。社交化促使新的超出地輿空間的虛構部落的構成。這些部落有較強信息共享性和認同緊密性,他們可能生活在不同的處所,沒有獨特的空間地位,只因玩統一款游戲,或從小看同一部動畫片而成為這個部落的成員。這樣就帶來了社會的多元與分化,這種多元與分化使得我們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和社會化認同建構的時候,面臨著新的值得研究的課題。虛擬世界與事實生活的關系變得日益嚴密。
(編者注:本文節選自《微文化需大關注》)
起源:光亮日報 2013-12-24
微文化改變著文化生態,而且這種改變如此猝不迭防。一方面,我們不用對微文化的涌現痛心疾首或不屑一顧;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嚴肅研討剖析微文化對社會整合、教導傳承、知識立異可能帶來的影響。興許,清華總裁培訓班,我們現在還很難對微文化現象做論斷性的說明,但我們理當對這一文化現象的風行給予更多的關注。
第三,文化的碎片化和快餐化。笑劇、段子、圖片、動漫、140字以內的短文、心靈雞湯、名言警句,這些微文化的“微”體現,確實消解著文化的整體性、厚重性,甚至嚴正性,必定水平上影響著文明常識的累積跟傳承。未來的年青人如何學習,咱們如何評估年輕人的才能,我們如何解決傳承與翻新之間的關聯,都是須要從新思考的問題。
清華大學消息與傳播學院 尹鴻
“微”文化和傳播的呈現都是基于一項基礎技巧——互聯網技術。這個改變了過去傳播狀態的技術,由從前的點對面的線性傳播方式轉換為點對點的網狀傳播方法。點對點的網狀傳布方式兼具信息的會聚和放大、過濾和收拾、流傳和接收的功效,深入地轉變了信息傳播的法則,促成了通信和媒體的社會化或者說社交化。每一個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并通過各自的社會化圈子進行網狀擴散,微信息也因此能夠發明出信息沖擊波。一曲“江南style”刮起寰球風就是典范案例。
媒介與生活的合二為一使微信息深深地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主要組成局部。素來沒有任何時代像當初這樣,媒介影響和決議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恰是這些我們稱之為“泛傳播”的時代特色,帶來了微文化的三個值得器重的景象。
泛傳播時期的微文化
第二,文化的民主化和草根化。微文化脫離了文化的精英性,削平了文化的專業門檻,簡直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這種草根化往往會浮現出不同程度的反智化偏向,從而對知識的傳承和文化體制形成極大的挑釁。一方面,老庶民有了更多的話語表白空間和能力,但另一方面,這些知識的系統性和感性化程度都會下降,這使得我們通過傳統知識體整合社會時將會見臨極大艱苦。微文化填滿了年輕人的生活,占去了年輕人體系讀書和求知的時光。反智化傾向對知識的傳承、理性精力的建構、群落對峙的協商提出了新的考驗。
在數字化、互聯網、泛傳播的大背景下,微博、微信、微視頻、微片子盛行。從微傳播影響到微信息,微信息影響到微文化,微文化影響到微生活,不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信息對我們的生活改變如斯宏大。今年11月11日所謂的“雙十一”王老五騙子節,淘寶僅僅用24小時創造了350.19億的交易額。這僅僅是微經濟的一個例子,微文化的影響實際上浸透到了生涯的方方面面。
相關的主題文章:- 葉企孫:最準確的h值 - 清華大學消息網
- 北海與清華簽訂全面配合協定 - 清華大學消息網
- 劉延東缺席第6屆“中泰一家親”音樂歌舞晚會 - 清華大學消息網
- 丘成桐數學金銀銅獎直接到清華口試 - 清華大學消息網
- 試論我國治理會計的環境束縛
- 論持重性準則在我國會計治理中的應用
- 論策略治理會計對古代會計的沖破
- 論企業財務治理的位置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清華大學Science文章解析自噬調控機制
楊振寧與清華大學首批飛翔學生“心靈對話”
陳來:“大學開國學班合乎潮流”
艾四林:站在更高的學術平臺上
百名清華北大學子看好盤錦
2012年4月首屆清華&mdash
但在人口僅有2000多萬的猶太民族中
人們老是在本身特定的文明傳統及事實境況下
苦讀四年后
一是法律人才的培育與法律問題脫節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總裁培訓班
尹鴻:泛傳布時期的微文明 - 清華大學消息網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