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參軍營復員歸來 重返校園難舍軍隊風格 - 清華大學消息網
2014-06-04 12:30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上周,清華大學總裁班,來自北京73所高校的300名大學生新兵帶著幻想出發,奔赴綠色軍營。據北京市征兵辦流露,這些新兵是從1000多名大學生報名者當中懷才不遇的。
大學生當兵入伍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始于近幾年有關方面制定的各種激勵大學生入伍的鼓勵辦法和由此帶來的大學生入伍熱。那么,大學生畢竟給綠色軍營帶去了什么?部隊這個大熔爐,又會給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留下怎么的印記?帶著這些疑難,記者采訪了一名剛從部隊復員歸來的清華大學學生。
2005年12月,一紙“入伍告訴書”讓清華學子李高杰走進了他妄想中的軍營。兩年在部隊的摸爬滾打,讓他體味了軍人間界里的冷峻和熱血,滿意了他對金戈鐵馬的全體設想,更讓他感觸到了一段別樣的軍旅人生。
上個月,懷揣著一本紅皮的“任務兵退呈現役證”,李高杰褪去了一身橄欖綠,從新回到了校園。此時,他的身份是清華大學土木建造系大一學生。重返校園不到一個月,李高杰仍然一襲軍人裝扮,軍綠色的薄衣薄褲,一雙低幫帆布膠底軍鞋,走起路來昂首挺胸。然而兩年部隊生活的歷練,留在他身上的烙印不僅僅只有這些。在李高杰眼中,軍旅生活讓他播種了忍耐和堅韌的意志品德。
今年20歲的李高杰是2005年恢復高校征兵后首批應征入伍的大學生之一。入伍前,他是清華大學05級土木系學生,大一只上了半個學期后,他便進入部隊,在解放軍武警駐天津八六三軍隊防化連服役,曾任師工化連戰士、師文明集訓隊教師、師網管員、偵查連兵士。
李高杰看上去非常結實,平頭,龍眉,身體魁偉,步調有力。在北京寒風凜冽的街頭,他只穿了一件軍綠色襯衣和一件薄弱的外套。“回到校園所有都還適應嗎?”記者看見他后便順口問了他這句話,“不適應。”在停頓了多少秒后,李高杰小聲但有力地說出了這三個字。“怎么不適應了?”記者又問。“學習落下了,以前的知識全忘了。”李高杰不好心思地笑了笑。隨后,李高杰向記者講述了他在部隊的那些日子,看得出,一提起部隊兩個字,李高杰便立即來了精力,有著克制不住的高興。
部隊里的“拼命三郎”
“你知道十秒鐘揮5下鋤頭是什么味道嗎?”李高杰問記者。之后,他忽然大聲說道:“就是今天,兩年前的今天!”他沖動地說。本來,記者采訪他的當天恰是兩年前他入伍的第二天,也是他開端在部隊掄鋤頭干活的時候。
干活對來自鄉村的李高杰來說并不陌生,但當真正干起來才發現“強度和平時在家干活完整不一樣”。他說本人從未干過這么累的活,“中午吃飯時手始終顫抖,夾不住菜。”吃完飯下戰書接著干。李高杰心里只有一個動機:既然來了就要堅持。直到兩雙棉手套全被磨破,他仍舊沒有讓手中的鋤頭停下。“當時全憑意志在堅持。”李高杰回想,剛到部隊的第二天晚上,他的兩個胳膊已經沒有感到了,床都上不去了。“那當時懊悔來部隊了嗎?”記者問李高杰。“不后悔!”他不假考慮地回答。李高杰刻苦刻苦、訓練有素的作風讓部隊的戰友對這位清華學子另眼相看,他們在部隊里都親熱地叫他“拼命三郎”。
去年底,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在全師組織的100公里徒步行軍拉練中,作為連隊的擎旗手,李高杰手舉5斤重的大旗,背著30多斤重的設備,始終走在步隊的最前面。走到中途他已經是滿腳血泡。“當時的風幾乎能把人刮起來,但是我想必需要扛好這面大旗!”李高杰說。那天他只穿了一身單衣單褲,隊友們都勸他去坐連隊的救濟車,但李高杰愣是沒吭一聲,剛強地走完了全程。
只想當真正的士兵
“為什么不等畢業當前再參軍?”記者問起李高杰當初當兵的主意時,李高杰立刻答復:“畢業后再參軍就不是真正意思上確當兵了,那時就是帶著干部指標去的,現在當兵能力領會什么是部隊生活。”隨后,他又用雙拳擊了下桌子,豪放地說道:“要當兵就得認真正的兵!”
李高杰并不避諱在部隊中的艱難。他告訴記者,只有堅持才干在那里生存。在夏天的練習中,連長會時不斷地讓所有士兵跑步,連長不喊停,所有人不能停。“每次都差未幾跑十多公里,跑得人都不知覺了,”李高杰笑著說。艱苦、冷峻讓李高杰學會了保持和忍受。“還想回部隊嗎?”記者問。“怎么不想,當然想!”李高杰告訴記者,他特殊想部隊的戰友,“快要分開時才發明弟兄的情感是如許深。”李高杰說。在行將離開部隊的一個月里,李高杰簡直每天失眠。“哭過嗎?”“哭過十幾回,每一次都是不想哭,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賤。”李高杰動情地說。也正由于這一點,戰友都說李高杰就是《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李高杰憨憨地說:“他們叫我三多,也不曉得為什么。”
李高杰因為在部隊表示凸起,持續兩年被評為優才人兵,榮破三等功一次,還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李高杰還自學計算機基本知識和網絡技巧,幫助連隊搞好網絡建設和計算機的保護頤養。在他的帶動和輔助下,他所在連隊兩年間有85人通過了國度盤算機等級一級測驗,30人通過了國家計算機等級二級考試。團長對他的評估是:“李高杰在各個方面為咱們團隊所做的奉獻,不是單單一個‘優良士兵’的稱說所能闡明的。”
重返校園難舍部隊作風
如今,重返校園的李高杰將這些聲譽都看成了歷史,而他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適應學校的環境”。李高杰告訴記者,因為在部隊習慣了每晚9點半睡覺、早上5點半起床的作息法則,回到校園這一個月來,他依然難以適應學校晚上11點才熄燈的請求。“我現在天天5點半就睜眼,在床上躺半個小時,而后6點起床,到樓下的操場上轉一圈。”李高杰說,從外面回來后,他就叫宿舍的同學起床,然而此時,大局部學生仍在酣睡中。而到了晚上,他10點鐘就上床籌備睡覺,可他的良多同窗這時上晚自習還沒回來。
“昨天晚上12點還有同學在樓道跳繩,所以這些天因由于作息問題我常常失眠。”李高杰說他現在是“晚睡早起”,但他同時也表示自己會漸漸去適應的。
學習上的事都忘光了
生涯上的臨時不習慣會跟著時光的推移緩緩適應,可在學習上李高杰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李高杰告知記者,他當初只是個旁聽生,固然在入伍前他已經上了一遍大一第一學期的課,然而現在重返課堂時,他已經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了。“當兵兩年回來,什么都忘了。現在好多常識都不會,假如再加入一遍高考,我可能也就考400分。”
記者問李高杰有沒有在部隊自學點什么時,李高杰回答:“在部隊都是學習政治方面的知識,基本沒有精神去學其余的,況且部隊也沒有那種學習的氣氛。”
與李高杰同時去參軍的肖丁宜重回校園后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化學系的肖丁宜是大三的時候參軍從軍的。現在遠離校園兩年,學業的沉重跟環境的生疏讓肖丁宜決然毅然謝絕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現:“目前只想好好學習,不想受任何打攪。”
“我畢業后還想回到部隊。”采訪鄰近停止的時候,李高杰告訴記者,但馬上他就加了一句:“如果我能順利畢業的話。”看來,眼下對于這名退伍的老兵來說,實現學業已經成為了他最大的宿愿。
起源:北京晚報 2007-12-18
- 北大清華聯袂搭建 職橋網 首創校園網絡應聘新模式 - 清華大學新
- 北京今年近300名大學生新兵參軍 清華女生首次當兵 - 清華大學新
- 中美迷信家將盤算機技巧利用于神經網絡研討 - 清華大學消息網
- 理順會計市場的治理思路
- 古代企業的客戶資本治理
- 我國金融資產治理公司五大困難
- 我國第一位“古代治理會計”博士導師—余緒纓教學
- 樹立財務會計與治理會計融會模型初探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清華大學經濟治理學院試點本科教導改造紀實
清華大學結合空軍航空大學拓展飛翔人才培育
舍臺大選清華 臺南女生的北京夢
胡跟平一行來武考核清華學子工作情形
在那次上網看清華大學的招生先容之前
劉三姐》特種郵票
多少多激動又幾多遺憾&hellip
全社會翻新才能明顯加強
其承載機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獨破承載機
已有227人實現學業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大學總裁班
大學生參軍營復員歸來 重返校園難舍軍隊風格 - 清華大學消息網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