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常沙娜跟她的藝術人生 -編號:FC910Je
2015-01-28 08:45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常沙娜的祖籍是杭州,誕生地是法國里昂,但她往往自視為敦煌人。每當踏上那塊廣袤沙漠里的小小綠洲,她就象回到家一樣感到無比熟習和親熱。
提到常書鴻,很多人尊重地稱他為“敦煌守護神”。而常書鴻本人,則自稱為“敦煌癡人”。
敦煌情結好像來自遺傳,已經熔化在她的血液里。1943年,常沙娜的父親、被眾人譽為“敦煌維護神”的常書鴻將年僅十二歲的女兒帶進了莫高窟。生涯在祁連山下的石窟群中,吸吮著一千多年中國佛教藝術的精髓,無可比擬的古代藝術寶庫敦煌成為常沙娜藝術生命的搖籃。
現在的常沙娜“退而不休”。近年來,她每年都要回莫高窟“老家”看看,敦煌的所有都掛念著她的心。她的視力仍然清楚,運筆勾線依然遒勁有力,見到難看的花她還要沖動地寫生,凡與弘揚中國傳統藝術有關的工作她都責無旁貸踴躍去做。她將無窮蜜意傾瀉筆端,正在持續撰寫自己藝術人生的出色篇章。
轉自《清華人》2008年第2期
十年文革,常沙娜經歷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經歷過的事件,從心到身都得到了充分的歷練。1977年,沒有學生可教的無奈生活終于結束了,跟著全國恢復高考,新生進校,工藝美院教師們壓制多年的教學熱情如火山熔巖般噴發出來。常沙娜以誠摯的關愛、成熟的心態,將自己的常識和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那些鳳毛麟角、經歷崎嶇的年輕人。三十年從前了,當年她帶出來的學生今天多已成為藝術設計范疇的中堅力氣甚至領軍人物,在社會上發揮側重要作用。至于在50年教學生活中共培育出了多少人才,連她自己也數不清了。
常沙娜的父親常書鴻先生(1904~1994),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和敦煌學專家,第一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先生為敦煌藝術的掩護和研究奉獻了終生精神,作出了十分主要的貢獻,被譽為“敦煌守護神”。
常書鴻把他的終生都奉獻給了敦煌藝術。在幾十年的艱苦生活中,他經歷過良多嚴格甚至苦楚的崎嶇:敦煌研究所一度被公民黨政府遣散;共事們紛紜離開,起碼的時候只有他和兩個工人駐守敦煌;妻子因不堪忍耐敦煌生活的艱難生活,取舍了棄家而去……太多凡人難以設想的難題,但他卻憑著對敦煌的酷愛和義務堅守到底,“雖九逝世而不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這一天翻地覆的變更使許多留學海外的愛國青年熱血沸騰,紛紛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1950年底,常沙娜在提高同窗的影響下,毅然放棄在美國尚未完成的學業,提前回到了祖國。
著名的史學巨匠陳寅恪先生曾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但可能得遇常書鴻這樣的守護人,卻不能不說是敦煌之大幸,中國藝術之大幸。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如是評估常書鴻:“篳路藍縷,厥功致偉,常公大名,宇宙永垂!”
常沙娜是海內外著名的敦煌藝術和藝術設計研究專家,也是當代富有開拓精神的工藝美術教育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她先后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設計和“十大建筑”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民族文化宮、首都劇場、中國大飯店等重點工程的建筑裝飾設計,并介入首都國慶三十五周年慶典活動的總體設計參謀和組織工作。1997年香港回歸,她主持并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贈香港特區政府的紀念物“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1993年,常沙娜局部“敦煌藝術作品展”在法國巴黎舉行,2001年,“常沙娜藝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從工藝美院的領導崗位退下以后,常沙娜繼承擔負全國人大常委等多項社會要職,但她的心性永遠是一個藝術家,聽著音樂畫花是她生活中莫大的享受。幾十年來,她的花卉寫生已經從練基礎功、收集設計素材發展為獨立的藝術作品,被印在郵票上、掛歷上,擺在展廳里。她平時最愛好花花草草,正因為飽含發自心坎的愛,在她流利瀟灑的筆下,無論是種類寶貴的花卉還是名不見經傳的野花,都彌漫著純摯的做作之美,極富生命力。它們在忙繁忙碌的現代人眼前悄悄開放,親切地安慰疲乏的心靈,把人們的精力帶回大天然的懷抱。
20世紀50年代,建國伊始,清華大學人力培訓班,一座座簇新的歷史性建造在首都北京拔地而起。初創的中心工藝美院從老師到學生,都全力以赴投入了“十大建筑”的藝術設計環節,做不完的名目為這支年輕的設計步隊供給了最好的課堂和發揮才干的舞臺。那多少年,常沙娜先后加入了包含蘇聯展覽館、首都戲院、民族文明宮、人民大會堂在內的多項修建裝飾設計。她年青,好學,肯刻苦,當年在敦煌打下的傳統裝飾藝術功底,在美國開辟的藝術視線,在梁思成、林徽因身邊潛移默化的設計理念,這時都充足施展了作用,良好的素養使她敏捷懷才不遇。她為國民大會堂宴會廳做的天頂裝飾設計包括了敦煌唐代藻井圖案的許多元素;為民族文化宮設計的金屬裝飾大門機動應用了唐代風行的卷草紋樣,設計既傳統又現代,華麗而大氣,體現出一個有著長久歷史和高度文化的大國所應存在的藝術品德,并很好地配合了修筑的構造、照明、透風等工程須要跟應用要求。它們當年受到了從國度引導人到專業人士的一致認可,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也依然經得起時期更迭的考驗,風度不減。那種既有傳統底蘊、又有古代派頭,富麗大氣的裝潢作風,成為常沙娜一貫的設計特點。而從她不同時代的不同作品中,又處處能夠感觸到一種源自敦煌的韻味蘊含其間。
因為1953年向蘇聯模式學習的全國性院系大調劑,營造系改為純工科的建筑系,常沙娜被調到中央美術學院適用美術系。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她又成為工藝美院染織系的一名教師。在這所中國工藝美術的最高學府,她一步一個足跡地走出自己的路,成長為我國著名的藝術設計教育家和藝術設計家。
常沙娜敦煌壁畫臨摹作品:薩?太子出行圖-北周419窟
1982年,在中央提出“領導干部年輕化”的大局勢下,常沙娜的生活又產生了重大改變??她毫無心理預備地被任命為工藝美院副院長,一年當前又被委以正院長的重任。她恐懼、徘徊過,懼怕承當不起如此重任,擔憂自己的藝術生命從此停止。是學院的老先輩們懇切的支撐和熱忱的激勵使她有了勇氣,一步步在蹣跚中歷練。當時正值國家改造開放初期,工藝美院失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她在院黨委的支持下,領導全院教職工在堅持學院特有特色的同時實現了向現代設計院校的轉型,將工藝美院建成了一所范圍完全、專家齊全、設計與工藝、專業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當先全國的藝術設計最高學府;而走出國門,發展國際間學術交換等多項辦法,又使工藝美院面向世界,走上了國際舞臺。常沙娜做了15年院長,她沒日沒夜,身體力行,以女性特有的過細,把光華路上的四十畝校園當成家一樣辦理,終于得到了豐富的回報。今天,看到金燦燦的紫荊花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盛開,看到與北京奧運會有關的勝利藝術設計簡直全部出自美院人之手,她由衷地為自己奉獻出的一切覺得快慰和驕傲。
正因如此,在1946年于重慶舉辦的《常書鴻父女畫展》上,一位來自美國,在路易•艾黎設在山丹的“工合”培黎學校任教的加拿大籍老婦人葉麗華自動向常書鴻提出樂意帶他的女兒到美國深造,并在兩年后實現了自己的諾言。1948年,17歲的常沙娜離開相依為命的父親和小弟弟,走出敦煌到了美國,走進了荒涼外的另一個世界。她就讀于波士頓美術博物院美術學院,在那里學習繪畫及本國古代文化藝術,受到了正規的西方系統藝術教育,并在博物館看到了許多從不知曉的世界文化遺產。在貨色方文化比擬的大背景下,她對敦煌藝術有了進一步的意識和理解。
曾經,日本有名社會運動家池田大作問常書鴻:“假如來生再到人間,你將抉擇什么職業?”常書鴻答復:“我不是佛教徒,不信任‘轉生’,但如果然的再一次從新來到這個世界,我將仍是‘常書鴻’,要去完成敦煌那些尚未實現的工作。”
●藍素明
1945年,因為母親不堪忍受敦煌的生活離婚出奔,常沙娜不得不中止在酒泉河西中學的學業,回到莫高窟照料年幼的弟弟,支持沒有母親的家。大漠荒煙中,她過早地體味了生活的艱苦,但父親為她量身定制的一套學習課程,卻使她畢生受用不盡:每天要練字,朗誦法語;由董希文輔導學習西方美術史,蘇瑩輝輔導學習中國美術史;此外,每天要像研究所工作職員一樣去洞窟臨摹壁畫。父親要求她從客觀臨摹入手,將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表窟的重點壁畫全面臨一遍,并在臨摹中正確掌握歷代壁畫的時代風格,懂得其內容與情勢、民族傳統與西域影響的關聯。她天天隨著國立藝專畢業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蹬“蜈蚣梯”爬進蜂房般的洞窟,就著從洞口射進的陽光顧摹壁畫。頭頂上是顏色斑斕、節奏赫然的平棋、藻井圖案,繚繞身邊的是一幅幅神奇的佛傳本生故事、西方凈土變畫面,滿目佛相肅穆,蓮花圣潔,飛天飄逸,她如醉如癡地沉迷其中,在神圣的藝術殿堂里完成了第一階段沒有學歷的學業。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人們在美術館的展廳里、在有關敦煌藝術的出版物上看到她當年的臨摹作品時都感到無比驚奇,難以相信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臨摹的古代壁畫竟能那么傳神,筆法那么灑脫!
無論學院工作多忙,常沙娜始終保持沒有分開教養第一線。她給本科生上課,課前籌備、課上輔導、課后總結,樣樣精打細算;除了恪盡先生的職責,在課堂上和學生的“零間隔接觸”也成了院長直接傾聽學生心聲、懂得基層工作的最佳道路,不少平時不發明的問題就是通過課堂進入院務會議,及時得到了解決。
常書鴻先生
常沙娜創作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天花頂裝飾
常沙娜教學近照
少年時期,常沙娜在甘肅敦煌隨其父??著名畫家常書鴻學習、摹仿敦煌歷代壁畫藝術。1948年赴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美術學院學習。1950年回國后,先后在清華大學營建系、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任教。1956年后,歷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講師、副傳授、染織美術系副主任、副院長、院長。此外她還曾任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際文化交流核心理事等多項職務。
因為這份癡,留學法國的常書鴻廢棄了在巴黎藝術界的大好前程,因為在舊書攤上無意看到的一部《敦煌圖錄》而徹底轉變了對西方藝術的見解,決然回國,破志前往敦煌這座中國最綺麗的藝術寶庫。
其代表論著有:合編的《敦煌藻井圖案》、《敦煌壁畫集》、《敦煌歷代衣飾圖案》、主編的《常書鴻、呂斯白畫集》、《常沙娜花卉集》、中國現代美術選集《織繡印染集》、《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等。
也恰是因為這份癡,常書鴻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守護敦煌40余年。在20世紀40年代敦煌藝術研究所初創時期和以后的歲月里,常書鴻制訂了一系列有關敦煌莫高窟的保護研究措施,使后人得以見到敦煌歷史的原來面目。
常沙娜,女,滿族,浙江杭州人。我國著名的藝術設計教育家和藝術設計家、教授、國家有凸起奉獻的專家。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建筑大師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主意建筑、雕塑、繪畫形成的三位一體都應轉向與藝術設計的聯合,20世紀50年代初就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提出了設計與工藝結合的理念,注入了相似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思維。他們超前關注著中國工藝美術的振興,著手在營建系籌建工藝美術教研組。因為重視常沙娜的能力和在敦煌學習的閱歷,他們破格將她部署到清華大學營建系當助教,追隨林徽因,對中國傳統圖案的繼續、翻新和在新時代的運用進行摸索性研究。在林徽因先生的領導下,常沙娜開始勇敢地將敦煌圖案運用到現代生活所需的工藝美術設計中。她為在北京召開的首次“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設計了一批具敦煌裝飾風格、有和平鴿形象的絲綢頭巾和景泰藍臺燈、香煙盒作留念禮品,這一立異設計取得了與會各國代表的高度評價,禮品被譽為“代表新中國的新禮物”。
1994年,常書鴻病逝于北京。他的家鄉在½南西子湖畔,但他卻請求把自己葬在敦煌,葬在自己守護了一輩子的處所。正如他的女兒、我國著名工藝美術教導家常沙娜所說:“他是把敦煌作為維系他性命所在的故鄉來對待的。”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由于這份癡,常書鴻在艱苦重重的地步中斷然擔當起準備“敦煌藝術研討所”的重擔,“像中世紀的苦行僧一樣,身穿北方的老羊皮大衣,頂著高特初春的刺骨寒風,乘著一輛破舊的敞篷卡車,開端了貢獻畢生的敦煌之行”。
延長瀏覽
在敦煌莫高窟的常書鴻舊居里,仍保存著他在敦煌時的全體家當:一方土炕,一盞油燈,兩張簡陋的書桌,幾把殘破的板凳,一架掏進墻壁的土書架,還有簡略的炊具……到敦煌莫高窟后的第一頓飯,用的筷子是從河灘紅柳叢中折來的枝干;迎接他們的是通宵的風沙。在如斯艱苦的環境中,常書鴻雖“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敦煌苦,孤燈夜讀草蘑菇。世間樂,西出陽關古人多。”這就是常書鴻在當時所面臨處境下的心情寫照。
在主持“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期間,常書鴻組織保護石窟,收集收拾流散文物,撰寫了一批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論文。他還組織臨摹了大批的壁畫精品,培養和總結了敦煌壁畫藝術的研究臨摹方針,并將莫高窟的洞窟系統重新編號。更重要的是,他在人才方面一直增強造就,接收了一大量藝術家和專家學者。經由40多年堅苦卓絕的工作,終于樹立了中國對敦煌的體系研究和保護。直到1982年,常書鴻才舉家入北京。
相關的主題文章:- 【人物】唐澤圣:恥辱振我中華志 勤奮耕耘又十春 -編號:FJ001nx
- 【人物】吳征鎰:“我樂意供給肩膀作墊腳石” -編號:WE703Ax
- 【人物】吳冠英:富麗藝術 平實尋求 -編號:YF746x7
- 【人物】劉偉:國際技巧轉移的踐行者 -編號:GT698dR
- 【人物】黨瀟:以意愿精力抒寫人生篇章 -編號:IR7082J
- 【人物】丁曉青:慧眼識“圖” -編號:LY6168m
- 新法實施后如何界定新辦企業-編號:PE073kF
- 新企業所得稅法稅收優惠淺析-編號:NG711yH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特等獎學金】趙華凱:早破攜筆從戎志 漸
【人物】張揚軍:艱巨困苦,玉汝于成 -編號
【人物】尹鴻:做“不掉隊”的學者跟師者 -
性命之樹常青 學術精力永存/編號:JR312wg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大學人力培
【人物】常沙娜跟她的藝術人生 -編號:FC910Je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