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獎學金】喻豐:稟賦異稟,仍是天道酬勤? /編號:OL640N3
2015-01-15 10:13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記2013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取得者喻豐
然而,本性要強不服軟的喻豐并沒有因而退縮甚至厭學,他破志必定啃下專業(yè)這塊“硬骨頭”。他很早就做出了考研的決議,并把專業(yè)課的教材一本接一本地背下來,以此打牢專業(yè)功底。當時,喻豐家住武漢,而學校在開封,每次下了火車后乘公交到學校,放下行李就趕到自習室背書。“我當時真認為時光挺可貴的,所以我一直在學校里找通宵自習室,但始終都沒有找到,個別自習室又只能開放到晚上10點。”喻豐回憶起自己當年尋通宵自習室而不得的閱歷,還頗感遺憾。
苦度閑消時,但求晝夜忙。
后記:采訪中,記者覺得喻豐身上最大的特質(zhì)是他擅長把自己所學的心理學原理應用到自己繼承做學問的過程中——他知道快樂的學習會激發(fā)自己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于是越創(chuàng)培養(yǎng)越快樂;其別人是因為對一件事感興趣才去做,而他是對一件事情越做越感興趣。與其說喻豐天賦異稟,毋寧說他找到了準確的盡力方向,天道酬勤。
談起對將來學術生活的瞻望,喻豐以為導師對自己的影響是宏大的,“我確切是站在了偉人的肩膀上,彭老師是有大視線的,他讓我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問題,變?yōu)楝F(xiàn)在的想也敢做,清華工商管理。同時,他也讓我看到,一個學者是要有社會義務的,是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度的。”
引刀刻寒軀,誑語咽愁腸。
寓樂于學
稟賦異稟,仍是天道酬勤?
撼山何所易,臥病惟自傷。
從本科初接觸心理學至今,十年一晃而過,如今已成為清華研究生特獎得主的喻豐,正逐漸構建起一套屬于自己的“美德心理學理論”。做學識是一個充斥酸甜苦辣的進程。今年春天,在伯克利訪學的喻豐忽然生了一場病,從天而降的病痛讓看書都變得艱苦,于是喻豐賦詩一首以激勵自己:
“曠古絕倫”的100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erickson)曾提出著名的擴展建構理論。該理論是指踴躍情感有一種擴大建構的功效,快樂使人擴大自己的意識與留神范疇,做出更加整體性的加工,更可以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關系起來,而這是發(fā)明力生發(fā)的要害條件。把快樂與學術相輔相成、融為一體,是喻豐做科研的一大寶貝。他認為,自己要做有趣的研究,“我要能把研究成果講給我的外婆聽,而不是講給迷信家聽。”
2010年,經(jīng)由本科和碩士階段的耐勞研究,當時的喻豐已經(jīng)遲疑滿志。在報考博士學位時,喻豐取舍了當時心理學研討在海內(nèi)久負盛名的北京師范大學跟心理學系剛復建不到兩年的清華。
與身邊很多人做知識的初始心態(tài)不同,喻豐認為自己并不是因為對一個問題感興趣才去研究,而是在研究中越做越感興趣。“學術應當是一件快活的事件,求知是一個很幸福的過程。”喻豐這樣總結到。
喻豐認為自己就是在快樂之中做學問的受益者。“知識是一種資本,而這種資本就是一種休會,一種具身的氣力,它表示在咱們的動作中,行動中,挑選中,氣質(zhì)中,談吐中,咀嚼中,以合格調(diào)中,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喻豐表示,今后將持續(xù)致力于通過實驗方式探索道德問題,將自己的美德心理學理論鋪開展來,并做得更加完美,爭奪為這一新創(chuàng)學科范疇做出開翻新的奉獻。
驕陽傲殘骨,五臟淌冰槍。
一開始讀的不是心理學,是“寂寞”
無力舉宗卷,卻驚涕泗涼。
導師彭凱平教學對喻豐的影響就像德國哲學家費希特(Fichte)的話一樣:“進步整個人類的道德風氣是每一個人的最終目標,不僅是全部社會的終極目標,而且也是學者在社會中全體工作的最終目的。學者在所有文明方面都應該比其余階層走在前面,他要做到這一點,必需花比別人多良多倍的力氣。”
抬首悔觀鏡,簾卷勤倚窗。
在清華入學考試成就頒布后,喻豐發(fā)明自己在一門《社會意理學實踐》中得到了滿分100分,這讓他自己都很驚奇。而評卷人恰是自己日后的導師、有名美籍華人心理學家彭凱平傳授。“實在當時在北師大的測驗也是得了第一名,但就是因為這個100分,我不去讀北師大,由于我感到這位老師就像伯樂一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也是我最后抉擇來清華的起因。”喻豐說明這個100分對自己決定的影響。
2003年,喻豐高考失敗,當他在高考意愿中“胡亂”填上河南大學心理學專業(yè)的時候,他甚至都不曉得心理學是做什么的,更談不上有任何興致。然而,當他在大學課堂上第一次接觸到《一般心理學》、《試驗心理學》、《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系統(tǒng)》等一大堆生疏而艱澀的專業(yè)書籍時,喻豐才開始感到到“這家伙”與本人設想的完整不一樣——一開端,他簡直把心理學與“讀心術”畫上等號。
喻豐將其科研做出成績的秘訣總結為簡略的四個字——“寓樂于學”。他用認知失調(diào)節(jié)論來解釋自己學習心理學過程核心態(tài)由掃興逐步改變?yōu)閻酆玫倪^程:“當你投入了你認為主要的時間、精神去做一件事情后,你就會逐漸轉(zhuǎn)變你的認知,更加地愛好這件事情。”喻豐提到,對一件事物的久長興趣起源于兩個方面:一是長期的投入,二是豐盛的常識。
談到這100分的由來,喻豐認為應歸功于本科以來打下的無比堅固的學術基本,以及從碩士期間開始養(yǎng)成的大批瀏覽一流期刊文獻的習慣,這對自己懂得和控制學科前沿動態(tài)有極大輔助。這種習慣一直連續(xù)至今,甚至于在2012年,當喻豐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拜訪學者的時候,被那里的美國學生夸獎地稱為“Psychpedia”(心理學百科全書)。
“醉夢向疆場,引弓射天狼”
醉夢向沙場,引弓射天狼。
喻豐,清華大學社科學院2010級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社會心理學。在清華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CSSCI論文10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fā)表論文2篇。2012-2013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建設高程度大學公派研究生名目贊助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曾獲2012年教導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2012年度國家獎學金等嘉獎或聲譽。他提倡用實驗辦法研究哲學、倫理學問題,提出基于社會認知觀的美德理論,并首先用思維體系來解釋人格特質(zhì)與倫理美德,同時說明了渺小情境對道德斷定與道德行為的影響。
研通社記者石 越
形容干枯瘦,云絲半染霜。
后來彭老師告知他,“假如我認為有一個學生答這張試卷,可能答得比我自己還要好,那我就要給他100分。”據(jù)說,當時學校相干負責的引導對這個滿分也十分驚訝,還順便訊問了遠在美國的彭老師,表現(xiàn)今后不能再給滿分了。于是,這個100分也就成了清華博士生入學考試“之前沒有給過,之后可能也不會再有”的絕唱。
編纂:范 麗
相關的主題文章:- 【特等獎學金】唐海達:心系冷暖 執(zhí)著追夢 /編號:GN140ab
- 【特等獎學金】哈米德:清華試驗室就是我的家 /編號:QH560kT
- 【特等獎學金】史欣未:幻想在清華啟航 /編號:YB737sH
- 【特等獎學金】馮硝:感激保持 感謝榮幸 /編號:UZ074ef
- 【啟航人物】趙云龍:種樹者必培其根 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 /編號:ZQ25
- 無形資產(chǎn)會計標準與稅法劃定差別淺析/編號:GC907W1
- 新企業(yè)所得稅稅收優(yōu)惠法律軌制解析/編號:WJ866wh
- 新企業(yè)所得稅“特殊征稅調(diào)劑”的缺憾與對策/編號:RD030eu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人物】顧欣:以理求善 以簡求美 /編號:SD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工商管理
【特等獎學金】喻豐:稟賦異稟,仍是天道酬勤? /編號:OL640N3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