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迎慶:當迷信趕上藝術 /編號:BJ663GW
2015-01-14 10:12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記清華大學信息藝術設計系主任、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獲得者徐迎慶
高徒有名師
對于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徐迎慶向記者先容,天然災禍、環境變更、人為破壞加速文化遺產的消亡,很多文化遺產實物保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破壞的速度,特殊是目前城市化發展很快,也使得保護與發展的抵觸越來越尖利。另一方面,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眾多文明遺產的滅亡是不可逆轉、難以修復、只能延緩。而在現實中。一些什物保護方式存在不斷定性,而且保護性損壞也時有產生。而數字化保護可以做到不涉及文物,最大限度地防止對文物的損壞,同時可以可長期存檔,便于重復研究,可以虛構還原和數字加強,并且可為事實修復供給必定的參考。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維護實踐與辦法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研究方向。研究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不僅是掩護和弘揚文化遺產等的國度重大需要,也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綜合集成的前沿研究課題。近年來,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已經成為寰球研究和利用的熱門。
他在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得美國技術專利20多項;還有多項研究成果被運用于微軟公司的重要產品之中。他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高等會員、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高級會員。他曾服務多個國際學術會議,例如:擔任計算機圖形學與交互技術大會(亞洲)的藝術展示主席、國際計算機動畫與社會媒介學術會議聯合主席、國際多媒體大會的交互藝術聯合主席他近年的研究方向著重于自然用戶界面設計及其應用、計算機圖形學與計算機視覺、文化遺產保護的數字化理論與方法、虛實結合的智能玩具與游戲設計。
本來徐迎慶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期間就和清華美院有過一些合作,同時他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期間的研究工作也是專一于計算機圖形學、交互設計、文化遺產數字化等科學與藝術親密聯合的范疇。
對取得“教書育人進步個人”這個名稱,徐迎慶十分謙遜,他改正了記者提出的“老師領導學生”的“引誘”一詞。
有的美院同學說:“徐老師教咱們科學!”徐迎慶聽后笑了,他說:“我不僅是教科學,我還想提示大家用科學的立場去看待創作,把理性思維和感性思考相結合,做研究要有科學、謹嚴的態度。”
“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也是徐迎慶來到清華麗院后始終努力的方向。
(清華新聞網11月25日電)
當初信息設計系的師生就正在做交叉學科相關的項目,比如和英特爾公司配合下一代相機的研發,和微軟協作《韓熙載夜宴圖》的數字化,和故宮合作古代繪畫的數字化展現等等。筆者逼真地感觸到徐老師以及信息系的師生們正在踴躍實踐著科學與藝術的融合……
“因為愛好啊!”
學生記者 陳姿霖
徐迎慶認為,在常識眼前,學生和老師是同等的。《高徒聞名師》這篇文章寫于他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期間,集中體現了他的教養思維。他認為“名師出高徒”這一句話其實也并不完全。因為好的學生是老師造詣的體現。
詳細談到他們目前正在從事的課題,徐迎慶說,以敦煌為例,敦煌藝術早期的藝術原貌是怎么的,那些缺損的壁畫內容可否完整地數字化復原出來、壁畫的繪制當時都應用了什么顏料,這些顏料的原產地在哪——如果這些問題研究明白了,這對藝術和考古研究都有輔助。當然,虛擬復原也不是萬能,徐迎慶笑著說:“就像我們不盤算給斷臂的維納斯復原一雙手臂出來,我們僅是在那些合適于虛擬修復的處所開展工作,譬如依據考古等歷史材料,科學地修補殘破。”同時數字化之后對于壁畫殘破原因的剖析有側重粗心義——電腦里可以發生多種可能。經由這些研究,就可以對壁畫和雕塑的物理修復提供提議。徐迎慶告訴我們,全世界都在進行文化遺產復原的工作。正如2011年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志的封面文章所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是屬于地學、信息、化學、考古、顏色、藝術等多學科綜合交叉領域,不是絕對單一和獨立的貨色。
“從信息藝術設計系的將來與方向來講,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是我們所尋求的。”他說。
對于信息系的同學們,徐老師倡議,第一,要酷愛專業。因為興致決議效力。第二,要多瀏覽相干書籍,多實際。由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工夫在門外”,同學們要有足夠的眼界與經驗才干成功。第三,要器重漢語。徐迎慶表示大家當然否認英語的主要性,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需要更重視漢語,從祖國文化中取舍和繼續優秀營養并充足接收。第四,天天錘煉一小時。對于學習和工作,身材很是重要。同學們多是闊別故鄉,分開父母,單獨在清華求學,所以同學們要學會照料本人,不要讓在家的父母擔憂。說這些話的時候,徐迎慶的眼中充斥著慈愛……
徐迎慶出生于數學系,領有計算機博士學位,現在任職于美術學院。
科學與藝術的融會
“我對那些勤懇學習的學生實在心存感謝。”徐迎慶在文章中就曾表現過:“實際上,當和這些優良的實習生一起工作時,咱們也從他們那里學到良多。好比:他們無論面對任何艱苦,都可能咬著牙保持下去并一定要獲得成功的精神和必勝信心、他們游手好閑的工作真誠、他們因勝利而失掉的驚喜、他們的多才多藝等等。”徐迎慶所認同的觀點是:老師與門徒彼此增進,而不存在誰“引導”誰的說法。
供稿:美術學院 編纂:范 麗
“尊敬老師,是人格上的;但是學術上,同學們要敢于為了真諦和老師爭得面紅耳赤;老師們也應當有一種蘇醒的意識,清華培訓班,因為如今接觸知識的方法廣了,每個人的知識面有所差別,學生們在許多方面都值得老師們去學習。”
曾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帶實習生的時候,徐迎慶就常常跟實習生們爭辯;假如實習生不敢與他辯論(就劇烈水平而言甚至能夠說是“吵架”),那么這個實習生是會被批駁的。徐迎慶以為,學生們要想有所成績,就必需敢于質疑。在研究方面,學生們要學會獨破思考,要有獨立精力,在學術上不能害怕威望。
在徐迎慶與清華美院學院其余老師的獨特努力下,學院承當了包括國家973規劃項目、國家做作科學基金項目、文化創意工業國家科技支持打算項目等多項課題。徐迎慶表示,上述天然科學方面的課題是從國家層面推進科學、藝術、設計相融合的典型,所有的研究工作實際上都還是繚繞著美術學院的專業和專長開展的。例如:國家973方案項目《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理論與方法》,重要是研究如何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腕來對以敦煌雕塑和壁畫為典范代表的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的模仿、仿真、虛擬恢復。
相關鏈接:
徐迎慶,2010年10月受聘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任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系主任、教學、博士生導師。之前任職于美國微軟公司亞洲研究院近13年,擔負主管研討員,并兼任微軟——北京片子學院“數字化卡通與動漫結合試驗室”主任。2012年獲“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稱號,2013年獲清華“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當科學趕上藝術
美院的同學們都很喜歡徐迎慶老師,因為他總在不經意的細節間就能讓學生們與之親熱。信息系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去系辦,但還不開門,恰好碰上徐老師,徐老師就幫同學開了門,并說“要是系秘問你是怎么進來的,就說是一個姓徐的老師幫你開的門就是了。”而后就走了,那位同學異常激動,一直沒來得及告知徐老師說她是認識老師的。
徐迎慶的研究領域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他一直從事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圖形用戶界面設計、虛擬現實、數字色彩、數字化卡通與動畫的算法研究和技術開發;還曾參加多項計算靈活畫電影及電視片、數字絕技、電腦動畫、數字藝術、計算機繪畫的謀劃與創作。曾主持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人臉卡通主動天生技術研究,該項技術綜共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認知科學、藝術設計等交叉領域知識,被評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中最有影響力的研究結果之一。
交叉學科在國外一些有名大學已經積聚了豐盛的教訓,在海內清華大學率先在這方面做出了盡力,在學校的關懷和支撐下,清華大學信息迷信技巧學院、消息與傳布學院、美術學院聯合發展了信息藝術設計穿插學科研究生名目。該項目每年都會招收交叉學科的人才,文科比方:信息設計、產業設計、視覺轉達、哲學、歷史、語言等等,理工科包含:數學、物理、盤算機技術、軟件工程、電子工程、機械、精細儀器等。把不同窗科背景的研究生綜合交叉在一起練習,施展所長,這對于當前的學科發展很有意思。“固然(交叉學科呈現)時光很短,然而交叉學科仍是一個很有潛力、很有盼望的一個學科。”徐迎慶說。
徐迎慶老師給記者的第一印象無比親熱。在談及抉擇到美院任職的起因時,他笑著說:
相關的主題文章:- 國稅函[2009]601號文之“受益所有人”/編號:PN709yl
- 增進花費的稅收政策研討/編號:DH940m5
- 個人所得稅法的價值及其破法與實行/編號:WI132nk
- 物流業營業稅相干政策/編號:RR689dz
- 論增值稅轉型對煤炭企業的影響及倡議/編號:HR857AA
- 兩稅合并對外資流入的影響評估/編號:RX348Fd
- 用足稅收優惠,享受股權投資收益/編號:KF715TS
- 職工薪酬準則與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差別及調劑/編號:DG032fs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胡錦濤副主席與校友合影 /編號:BK582Hb
“咱們是聯大第一班!”??記“清華大學1942
【人物】李晨光:青春加速度 我跑我人生 /
我校兩老師榮獲“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 /
【校友】陳德燁 職工們信服的全國勞模 /編
【人物】張廣銘:他的世界靜水流深 /編號:Z
【體育之星】孫丹萍:做大眾體育的鋪路石 /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培訓班
【人物】徐迎慶:當迷信趕上藝術 /編號:BJ663GW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