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平:構建世界最進步的互聯網 /編號:VG6256z
2015-01-12 09:14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這些在現在看來很簡略的情理,在二十多少年前,卻是太過新潮的觀點,也恰是這句話,點燃了吳建平的又一個夢想。
1994年8月,國家計委正式批復“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項目建議書”。11月2日,國家計委正式批準“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講演”。該項目由國家教育委員會主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十所高校承當建設。
“當時TCP/IP協定碰到了一些艱苦,許多人轉而支撐ATM,在這個方向問題上爭執很厲害。但榮幸的是咱們不搖動,保持了TCP/IP的技巧路線。”至今說起這些,吳都很高興:CERNET簡直沒走過任何彎路,這是我們能在中國互聯網研究與發展上作出一點成就的主要因素。
90年代初,在國家的支持下,中關村地區網開始立項。剛回國的吳建平加入了中關村地區網的總體組,但有關網絡系統結構的問題就花了整整一年來探討,折中的成果是決議在骨干網上用TCP/IP協議,各學校決定本人校園網的構造。
“將來社會,網絡是一個基礎因素,它將對社會經濟、科技教導發展,乃至國防政治都將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吳建平傳授說,“假如我們失去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發言權,我們也將在很大水平上受制于別人。”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一間辦公室。互聯網專家陳天雄慎重地給他行將回國的學生吳建平安排了最后一道思考題:留下來,你會有房有車有工作,但你的社會地位和學術位置,永遠不會比你在中國高。是留是走?
科技日報 作者•劉萬永
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出于軍事目標研究互聯網,隨后轉為民用,這也是我們目前普遍應用的互聯網。而直到90年代,中國不要說互聯網,連現在司空見慣的E-MAIL人們都聞所未聞。
1994年3月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六所高級學校通過國家教委向國家計委提交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鄄NET項目建議書”。7月初,CERNET試驗網開通,該網絡采取IP/X.25技術,成為中國第一個運行TCP/IP協議的全國性計算機互聯網絡。
“但我們福氣很好。”吳建平很低調,總愛強調國家的支持與機會。當時一個國家單位正在國內尋找能聯網的設備時找到了清華,發現吳建平小組的研究成果比擬合乎他們的情況。“我們剛把樣機弄出來,他們簽的2.8萬元的合同真是濟困解危。1985年我們把他們提供的8臺微機聯網,現場測試非常成功。驗收時,電信部分的總工都不信任這是用單板機弄出來的網絡,他斷言兩端速率只有9600bps是不可能做到通暢聯網的,但測試完后卻非常信服。”
“信息高速公路”讓人看到未來的圖景,清華大學總裁培訓班,但采用什么技術路耳目們并不明白。當年10月30日,國家各部委的人來到清華大學看什么是互聯網時,當時清華大學第一批網站已經建立起來,清華校園網也已初具范圍,當時給參觀者印象深入的應用是:清華大學校長天天晚上都可以在網上看本校最新的賬務情況。
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吳建平考取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網絡技術。1975年,西方發達國家研發出來的X.25協議成為電信網絡早期廣泛使用的技術尺度之一,吳建平1978年開始全力投入研究這項技術。當時在西方國家的節制之下,網絡設備基本不可能出口中國,而吳建平專心想做的是“大網絡”。
留學是為了尋找網絡的新方向,UBC的研究讓吳建平對聯網、組網有了更勇敢的主意。
十幾年之后,已經到香港科技大學任教的陳天雄教授有理由為自己的學生覺得自豪!
在CERNET2上,國產設備占到了80%以上。吳建平自豪地說:“三個月的運行表明,效果出其不意地好,國產裝備讓我們無比意外和高興,在此之前,國產設備還沒有被用在全國骨干網上,最好的也僅僅是用在省網上。”
吳建平表現,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將分為三步進行,首先是搭建一個IPv6的網絡,其次是在這個網絡長進行良多迷信試驗跟利用實驗,最后則將把上述兩步驟聯合起來,讓下一代網絡全面商用。
“當時有微機銜接的小局域網,我想的是做大網絡。”1981年,吳建平畢業留校后,就假想把盤算機連起來,連成一個廣域網。
BE12016的研制成功并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技術水平,標記著我國已根本掌握了下一代互聯網的核心路由器關鍵技術,對保障我國互聯網的保險運行和服務水平,進步我國在下一代互聯網技術中的國際競爭力,存在重要的策略意思。
“他是一個鐵人!”在清華大學FIT大廈,吳建平的辦公室熄燈最晚,得到了共事們這樣戲稱。
讓人愉快的是,CERNET2在下一代互聯網研究上已經結出了碩果。
“他素來不埋怨,而是踏實地發明前提,用實際工作推動事業的發展。”吳建平從前的學生,當初的同事王繼龍博士說。
80年代清華大學組建校園網時,吳建溫和一批年青老師參加了這個中國第一個校園網的建設,并最后實現了清華大學校園網和加拿大高校的互聯。
追尋互聯網協議之源
2004年12月25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發布,全球最大的純IPv6網絡開明,評論以為,這是中國互聯網建設者開始從追隨這一代互聯網技術研發、應用十年以來,第一次趕超發達國家,而CERNET國家網絡中心的主任正是吳建平。
但在吳建平看來,最大的樂趣就是研究互聯網,最大的抱負是用中國自己的技術建立中國的下一代互聯網。
吳建平決定必定要到國外看看。1987年12月吳建平到達加拿大UBC做訪問學者。UBC是加拿大的TCP/IP協議之祖。僅僅一年前,美國開始以TCP/IP協議同一全國的網絡,1987年初步建成。
但爭辯也由此而來。建設下一代互聯網,是建立現行的IPv4協議與IPv6協議并存模式,仍是建立純IPv6模式?吳建平動搖地抉擇了后者。
吳建平是中國第一代計算機互聯網建設的開辟者及領銜人物,曾領銜建設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互聯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同時也是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的領軍人物,先后主持建設了中國第一個IPv6試驗床,建設了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地區試驗網絡NSFCNET,2004年12月25日,吳建平主持的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CERNET2在北京開通,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互聯網。CERNET2入選2004年10大科技進展,10大科技消息,10大教育新聞,10大高校科技進展等多個獎項。
而對吳建平做出來的網絡雛形,有一局部科研職員認為“中國計算機都沒用好,怎么用網絡?”
2004年11月17日,TCP/IP協議配合發現者、互聯網雛形Arpanet網絡體系設計者羅伯特?卡恩博士在拜訪CERNET等單位后表示,“就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情形來說,美國須要盡快追趕中國”。這所有成績,都與一個人親密相干,他就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吳建平。
事實也證實,以吳建平與李星教授為代表的技術路線異常準確。90年代初,就是由于技術路線沒選對,國內一些機構損失了建設中國第一批互聯網的機會。
“CERNET最大的勝利是十年來沒有在技術上走彎路。”曾任CERNET管委會主任的梁猷能教學常常向人驕傲地夸獎:“這和吳建平有很大的關聯。”
“把IPv6網絡與IPv4網混雜在一起將永遠也開發不出來新的應用。”吳建平說明說,在一開始,IPv6上的應用可能會比較少,然而領有較寬的帶寬。而跟著IPv6的建設,新的應用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那時候將會實現網絡的逐步過渡。
2003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信息工業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做作基金會等八部委結合向國務院提交了對于推進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有關工作的請示看法。8月,國務院同意了八部委的倡議。在國家發改委的主持下,啟動了由中國工程院牽頭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示范網絡中心網建設項目。吳建平領銜的CERNET在后來的競標中成為最大的贏家,CERNET2成為CNGI項目最大的核心網。
1998年3月,吳建平、李星等發動關于下一代互聯網的研究會,并向國家天然科學基金委提出建議,引起了自然基金委的關注。1999年3月,NSFCNET項目立項,開始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研究與建設。
在中國幾千萬網民中,吳建平是最早“觸網”的一批,也是對互聯網最有夢想的人。
從80年代開始,吳建平就始終緊盯這一關鍵技術的研究。吳建平在80年代就開發了國內最早的X.25交流機。1994年建設CER鄄NET之初,面對滿眼國外設備,吳建平就憋了一口吻:我就不相信不能用自己的設備建設出最好的互聯網。
在很多同事看來,53歲的吳建平缺乏很多生涯情趣:一年中三天兩頭出國開會,可他不玩兒不轉,開完會就回來,時差還沒倒過來又接著工作。晚上11點前很少休息,為節儉時間時常在車上聽下屬匯報,而從清華主樓到學研大廈5分鐘的路上他也能瞇一覺。
2000年7月,NSFCNET名目驗收,成為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地域實驗網絡。國度天然基金委主任陳佳洱院士親身領銜驗收,這一結果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應。
經由一段時光的懂得,吳建平靈敏地發明:IPv6將是互聯網發展的新方向,也是中國趕超的機遇。
為下一代互聯網“因地制宜”
更讓人自豪的是,向來被美國壟斷的互聯網關鍵技術???核心路由器也已經被CER鄄NET掌握,這象征著,中國可以依附自己的科研力氣搶占互聯網技術的制高點。
做完這些網絡工程,吳建平面對新的迷惑。中國當時的狀態是:宏大的協議做成后,網絡運行很慢,效力低。
1995年11月,CERNET提前一年建成了第一個全國范疇并有自主國際出口的TCP/IP計算機互聯網,通過了國家計委主持的鑒定驗收,聯網單位到達108個。當時中國沒有其余互聯網能夠供給服務,僅此一家。
十年制一“器”
就在CERNET2試驗網開通未幾,2004年3月28日,由吳建平領銜的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核心技術???IPv6核心路由器BE12016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和清華紫光比威公司獨特研制成功。6月1日,作為國內第一個通過信息產業部入網測試的國產路由器,通過了信息產業部組織的技術鑒定。目前,該路由器已成功地應用于國家863計劃“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綜合試驗環境”和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CERNET2。在由信息產業部宋直元(無線科技委主任)、烏賀銓(工程院副院長)、陳俊亮(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等有名專家領銜的鑒定會上,專家們大方地給出了這樣的評估:BE12016整體達到國際先進,4項技術達到國際當先程度。這一論斷意味著,我們在互聯網核心技術上已經站到了世界前列。
二心想做“大網絡” 吳建平:構建世界最進步的互聯網
“CERNET2一出來就是全世界最大的IPv6網絡,在寰球都是一顆殘暴的明星。在下一代互聯網這個機會降臨時,我們可以將互聯網研究做得更深一些。”吳建平又開始了他的下一個互聯網夢想。
從1994年用發達國家的重要設備,跟著別人建設中國的第一個全國性互聯網CERNET,到今天核心要害設備國產率超過80%的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CERNET2,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實現了質的奔騰。
就在驗收當天,中國電信在國民大會堂召開采購會,買下思科基于TCP/IP協議的網絡設備;偏偏就在一年前,當時還處在雛形中的CERNET洽購了思科進入中國后的第一單設備。TCP/IP結構的互聯網在中國站穩了腳跟。
2002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中國空間主動把持學家楊嘉墀等57名院士聯名上書國務院,提出“建設我國第二代因特網的學術性高速主干網”的建議,急切地向中心提議即時研究建設下一代互聯網,受到了國務院引導的高度器重。
吳建平答復的也很羅唆:我要實現我的妄想,發展中國的互聯網!在簽證到期的最后一天,吳建平回到了自己工作的清華大學。
沒有設備,資金缺少,導師胡道云拿出了8萬元,支持他到北方產業大學買單板機。
這一欲望在10年后實現了。
路由器是互聯網最重要的網絡設備,用來尋找最佳門路傳輸信息,被稱為互聯網的樞紐和“交通警察”。在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把握路由器也就即是沒有控制網絡的核心技術。因為高端路由器技術難度極大,目前國際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研制開發。IPv6核心路由器是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的最癥結設備。
■人物檔案
吳建平,1953年10月生,獲計算機碩士、博士學位,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網絡中央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國家高技術研究規劃863-306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S-863籌劃綱領建議信息范疇規劃專家組副組長。國家973“互聯網基本技術研究”項目首席專家。近日出任國家高技術研究方案“十五”863信息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央CNNIC工作委員會委員。國際互聯網絡地址和域名委員會ICANN地址理事會理事AC,是中國在國際互聯網絡組織ICANN中的獨一成員。
“做事業就要有做一流事業的勇氣和信心。”吳建平常常這樣激勵自己。他沒有等候,而是領著組里的幾個年輕人組建了北京商品交易所的計算機網絡,使用的是TCP/IP協議組網。
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研究一日千里,高機能計算、散布式計算都在廣泛研究,國外的計算機當時也處在聯網階段,各種試驗網紛紜建設起來。一位本國專家來清華講學時的一句話觸動了吳建平:如果計算機聯起來,功效會遠遠超過單機。
“我把家底都給你了!”導師丟下一句話。從這天開始,吳建平領著導師的兩個研討生開端組網、上路由器,沒日沒夜地干。1984年,吳建平幻想中的網絡雛形做出來了。
從10年前隨著別人,拿別人的設備建互聯網,到今天用自己的核心設備建世界上最先進的互聯網,一貫低調的吳建平顯得無比自豪: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壯志,有做一流的勇氣,當初沒有這樣的勇氣,我們也不可能成為世界互聯網建設的排頭兵。
清華大學網絡核心黨支部書記李崇榮十分感嘆:吳建平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很多事件往往是在事后才干感到到他的過人之處。在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上就很顯明。
這項工程的實際后果,促成了1993年國家開始計劃“211工程”、提出建設高校網絡時,計劃制訂交給清華大學來做。
1994年開始建設CERNET試驗網的時候,吳建平已經開始留神到美國在研究下一代互聯網技術。199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設破了“下一代Internet”(即NGI)研究打算,支持大學和科研單位樹立高速網絡試驗床vB鄄NS,進行高速計算機網絡及其運用的研究。到1998年,美國100多所大學自發成立同盟式組織UCAID從事下一代互聯網INTERNET2的研究,這一舉措引發了吳建平的高度關注。
相關的主題文章:- 吳建平教學入選中國十大科技消息人物 /編號:GR230vz
- 包華石受聘“清華大學偉倫特聘拜訪教學” /編號:TZ564Qm
- 中國十大科技消息人物頒獎儀式舉辦 我校吳建平教學受獎 /編號:N
- 一直尋求教養之源??訪北京市第四屆青年老師教學基礎功競賽獲獎
- 論稅源聯動治理軌制的法制化進路/編號:XF852Qh
- 論我國稅收優先權軌制的完美/編號:OD2503N
- 征稅服務理念勢在必行/編號:ME4654g
- 稅收政策對就業的影響及事實抉擇/編號:IF262ES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特等獎學金】黃成:幻想從助學萌芽 -編號
【人物】張統:向污水亮劍 -編號:EG239Ix
【人物】邵繼江:清華本質 -編號:IJ227of
【人物】林樂成:讓纖維藝術走向世界 -編號
【人物】余雯:馴服南北極的首位中國學生 -
【人物】鄧鋒:追尋性命中的北極光 -編號:H
【人物】尹海林:新天津時期的計劃局長 -編
【人物】陳巍跟他的三次逾越 -編號:FT821jw
【身邊清華人】閆浩:講臺就是我的“舞臺”
【特等獎學金】魏鯤鵬:所有從遇見開端 /編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大學總裁培
吳建平:構建世界最進步的互聯網 /編號:VG6256z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