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學生青春之歌特殊響亮 /編號:PW928h3
2014-12-28 11:12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 起源:《中國青年報》2008 *** 11 *** 26
2008年是每一個中國人難忘的一年、刻骨銘心的一年。當代大學生在勝利舉行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以及抗擊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中,敢于擔負、豪情貢獻,展現了充斥幻想、大有可為、值得信任的新一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11月25日下戰書,“勵志青春??當代大學生在2008”進步業績首場講演會,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辦。
9位優良大學生代表:清華大學梁蘇會、哈爾濱產業大學何曉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蒙祖海、清華大學胡凱、北京師范大學李菊、湖北職業技巧學院譚之平、西南交通大學郭晨陽、中國地質大學袁復棟、北京大學郭曉春,為來自首都高校的1000余名大學生,講述了他們和同學們在2008年奏響的激動青春之歌。
為奧運拼搏堅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5級本科生袁復棟,是一名珠峰火炬手。5月8日9時17分,當袁復棟跟隊友順利地護送奧運火把達到珠峰時,袁復棟揮動著五星紅旗,心境無比沖動:“所有的盡力和堅持終于換來了成功!”
袁復棟回想說,2008年5月8日,祥云火炬籌備登頂珠峰。一路上大家群策群力,彼此幫扶著向高峰攀登。當攀登到海拔8100米時,袁復棟的羽絨手套不當心掉了,向下滑了10多米。“在平原上看來微不足道的間隔,在海拔8000多米的處所,看著是那么遙遠。”袁復棟清楚,“一旦沒了手套,不僅意味著手指將被截肢,也象征著無奈實現后面的義務”,但這個小伙子仍堅持著往上攀緣,同時又禱告不要起風。這時,兩位隊友正好向他趕來,在隊友的贊助下,袁復棟榮幸地拿得手套,“那種感激不是‘謝謝’兩個字可以表白的,隊友的輔助讓我永遠銘刻。”
當他們前進到珠峰最難翻越的8600米時,天還一片黝黑,下面是深不見底的懸崖,袁復棟的心緩和地“咚咚”跳個不停,四肢都在顫抖。但他想到這是為了奧運而拼搏,就鼓起勇氣,踏上梯子,逝世死地拽著繩索,一步一步地在堅持中逾越難關……
被稱作“眼鏡飛人”的清華大學研究生胡凱,是北京奧運會出場比賽最多的中國田徑活動員。他在男子100米比賽中闖入次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奧運男子百米第二輪的運動員;在男子4×100米接力中,他帶領中國隊殺入決賽,發明了中國田徑在這個名目上的新歷史。
胡凱說,7年來他閱歷了無數苦辣酸甜,其中最重要的是堅持!夏天酷暑難耐,“被太陽曬得發軟的跑道上,發出一股股塑膠味,發燙的跑道與膠鞋的摩擦讓我們的腳就像在火上烤一樣好受”;冬天寒風凜冽,他們迎著刺骨的冬風一圈圈地奔馳,“被汗水打濕的頭發在訓練空隙又迅速結成了冰凌,可誰也沒有在意。”
胡凱以為,除了身材上的堅持,精力上的保持更是一個運發動是否實現幻想的要害。
2006年的一場比賽,胡凱大腿重大拉傷,在這期間,運動成績由壯盛時代的10秒27降落到10秒60。“這對運動員來說是致命打擊”,胡凱說,當時除了他和他的教練還在默默堅持外,其余人都認為他再也不可能回到巔峰狀況了。
在恢復訓練中,胡凱的訓練強度曾瀕臨他的最好程度,可是因為久疏戰陣,剛在練習中建立起的一點信念又被競賽的無情事實所擊潰。“成功往往發生在最后堅持一下之中”,胡凱說,在“好運北京”測試賽中,他以個人最好成績取得可貴的奧運參賽門票,并在未幾之后的亞洲巡回賽中,以主力的身份率領中國接力隊以平全國紀錄的成就挺進奧運!
2008年8月15日,胡凱如愿地站在了奧運會賽場上。他驕傲地對自己說:“曾盡匹夫責,不負少年頭。”
成長為真正的軍人
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郭晨陽和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的蒙祖海,是兩位一般的國防生。他們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中,用愛心、責任和行為,踐行大學生的使命,努力成長為真正的軍人。
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產生了。郭晨陽敏捷報名加入學校組織的國防生救援隊,趕赴地震重災區都江堰市。當晚,郭晨陽和同學們被支配救援都江堰光亮巷一棟6層高的居民樓。一路探索到達災情點后,6層高的民房在地震后只余下約一層樓高的廢墟。這時他聽到有人發出發抖的聲音:“解放軍來了,有救了。”這讓郭晨陽倍感責任重大。
第二天凌晨,郭晨陽他們被安排到都江堰市體育中央搭建救援帳篷。在趕赴體育核心的途中,途經郭晨陽的外婆家。在那里,郭晨陽努力尋找那棟熟習的屋子,但是,他只看到了坍塌的廢墟和無助的人們。“那時,我的腦筋里一片空缺,已不敢想外公外婆到底發生了什么了。我如許想停下來去看看呀。”
但是,一名準備黨員、一名國防生的責任讓郭晨陽馬上沉著下來:“我們要全力以赴從廢墟里挽救出更多的幸存者,讓始終守候在廢墟四周的父老鄉親不再傷心。我抉擇走軍人這條路,就應當像一名真正的軍人那樣為災區的救濟舉動付出自己的努力。”
5月17日,清華大學金融培訓,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的蒙祖海和27名同學,自動來到成都火車東站搬運救災物資。剛到車站時,看到堆成小山的救災物資,車站調度員只說了一句話:“這些都是救命的貨色,你們辛勞了!”不涓滴遲疑,蒙祖海和同學們就挽起衣袖,即時投入工作。
剛把這些物資全體裝到卡車上,從外省來的救災物資又到了,他們立刻將火車上的物資卸下來,再把它們裝到去災區的卡車上。救災帳篷一頂有上百斤重,大米、面粉等一袋也有50公斤,天天須要搬運的救災物質至少有上千噸。就這樣,從5月17日到5月22日,他們一干就是5天5夜!
在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部署下,蒙祖海經由層層提拔,被支配到綿陽江油災區的災民安頓點進行心理安撫工作。
5月24日午飯時,在常設搭建的帳篷里一位右半身癱瘓的老人,左手顫微微地拿著剛打好的裝有稀飯和榨菜的紙盒,一不警惕,全灑在棕墊上。蒙祖海飛快地走從前,扶起白叟,收拾好床位,幫他從新打好飯,一勺一勺地喂給老人吃。這時,老人用長滿老繭的左手牢牢捉住蒙祖海的手說:“娃,你是好人,謝謝你!”
對話世界做大國青年
在2008年,中國大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向世界展示了泱泱大國青年的良好形象。
清華大學資料迷信與工程系博士研討生梁蘇會,直接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自愿者服務工作,她堅信“意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手刺”。
梁蘇會說,志愿者的工作十分辛苦。在首都機場服務的志愿者的作息時光必需隨著飛機走,“有時清晨1點剛躺下,早上4點就必須爬起來。為了不誤點,每個人都會把鬧鐘設定好幾回”;檢票口的志愿者上萬次地反復同一個動作、統一句話語;舉重比賽加重員志愿者每天累計給杠鈴加重到達5噸……
志愿者的責任心表示在甘于做小事,不計個人得失。梁蘇會所在的志愿者業務窗口,負責給“水破方”1000余名志愿者發放服裝,衣褲鞋帽,“加起來每人有10件物品,男女格式不同、上衣和褲子號碼不同,為的就是讓志愿者穿上合身的制服”。梁蘇會說,每當聽到賽場內傳來觀眾的歡呼,本人也未免想親臨現場感觸一番,“然而志愿者的義務心告知我,要堅守自己的崗位。我信任,志愿者是奧運的形象大使,是中國的形象大使。”
北京大學外語學院的郭曉春,用自己的奇特行動為奧運會奉獻了一份力氣。
2004年,郭曉春組織成立北京大學奧林匹克文化協會。“作為一名要進行文化交換的社團開創人,親自休會不同的文化非常主要。”郭曉春的目的是,“成為一名存在國際化視線的大國青年”。
2007年,郭曉春到結合國進行了9個月的實習。在實習生涯中,郭曉春深入地覺得,讓世界懂得中國,不是通過一個兩個人就能夠展示的,而是需要當代青年人共同努力,共同為國度發展成為世界大國而英勇擔當!
帶著這份責任與使命感,郭曉春回到了燕園。由國際奧委會、北京奧組委受權,北京大學主辦的人文盛事“2008奧運?冠軍論壇”正好進入最癥結準備階段,“奧林匹克文化協會”因為它特別的定位當仁不讓。
羅格、陸克文、布賴爾、基辛格等和來自各行各業的著名人士同聚北大,共同探討成功要義。事后,國際奧委會官員稱這次論壇為人文奧運的盛典,校內外人士感慨這一出色的文明盛宴竟然是由一個以學生志愿者為主的團隊在做,薩馬蘭奇先生臨別時親熱地對郭曉春他們說,“I am proud of you ,I am proud of China.(我為你們自滿,為中國自豪)。
郭曉春說:“青年智則國智,青年強則國強,青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讓咱們自發承當起這份時期的使命,共同窗習,獨特努力,并肩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對話世界,共同成為這個時代浪潮中襟懷祖國、服務國民的大國青年!”
據了解,在清華大學首場報告會后,呈文團還將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河北、山東、上海等地進行宣講。
- 第二屆“中國大學教養論壇”研究翻新人才培育 /編號:IW2945o
- 清華高材生在京郊中學執教24年 /編號:SL528ml
- 清華迎新排查艱苦生 擴至臺灣災區學生 /編號:OH942LX
- 清華科技園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科技園 /編號:SK875KV
- 清華科技園入園企業逾千家 /編號:HN96310
- 清華新生必修心理健康課 /編號:GR405Bn
- 清華師生熱議《朱?基答記者問》 布衣總理把書中“你”都改成“/
-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秋季在職MBA將持續招生 /編號:RP386b2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彭林:連續咱們的“家風文明” /編號:EL284
清華三千新生演練消防分散 /編號:QF223VD
大學校長創業教導論壇在吉林大學舉辦 /編號
北京團代表談科技翻新核心新定位 /編號:VF8
我還想去加入姚期智班
大學生輔導員:最基本的老師崗位
全軍優良基層干部教訓講演團在清華舉辦座談
兩岸清華大學簽署結合培育雙碩士學位專案協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大學金融培
2008,大學生青春之歌特殊響亮 /編號:PW928h3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