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一心致志做事 自在自由做人 /編號:ZR5137d
2014-11-16 11:50 來源:http://www.elinglong.com/ 閱讀: 次在普林斯頓分子生物學系,醉心科研的施一公對顏寧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總是教導我們把目的定得高遠一點,不要終日想著柴米油鹽瑣屑較量。他老是說,只有你現在盡力做到最好,未來的路只會越走越寬,基本不必為找工作發愁。而且每次在實驗中碰到困難和苦惱,和他談過之后,你就覺得自己似乎很行,確定能勝利。”
膜蛋白研究是一個充斥了各種問題和挑戰的遼闊領域,在清華的實驗室,顏寧很快確立了自己的研究重點——用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辦法研究與心血管疾病親密相關的膽固醇代謝調控通路的分子機理。然而,她深知這一領域的艱巨,所以還部署了一些難度絕對較小的課題給自己和學生減壓。
回清華做研討,她閱歷了英姿颯爽、怒氣沖天和平心靜氣3個階段。第一階段,因為剛回國,又回到母校,有了歸屬感,雄心壯志地要做一番事業。第二階段,因為不適應該時海內行政手續的繁瑣,入校要辦落戶手續、學位論文論證、周轉房裝修等等,一堆雜事讓人心煩意亂。最苦惱的是訂購國外儀器跟樣品,經由海關等一大堆手續不曉得要遷延多久,試驗室沒措施開張,急逝世人。第三階段,當儀器終于到位,能夠順利地做實驗了,而之后的儀器和裝備提前預訂,不再造成延遲;生涯上也安置下來,心境終于安靜了,然后發當初清華與在國外做科研沒有太大差別。
基于本科時受過的結構生物學訓練,在諾和諾德與抗癌相關的研究經歷,以及自己的性情等綜合因素,顏寧選擇了施一公的實驗室。
“父母支撐我選清華,我就上了清華”
她開始迎接挑戰。每天晚上,她基本上都是在床上讀著論文睡著,論文掉在一邊,凌晨醒來,撿起接著讀,天天只睡6小時,靠咖啡提神。
2010年8月,清華大學總裁培訓班,清華大學聘任的國際評估小組對其生物醫學研究方向進行評估,年輕教授顏寧給他們留下深入印象:“無論以哪個尺度權衡,顏寧博士已位居世界最優良的年輕結構生物學家之列。”“未來5年到10年,她將是出色青年女性科學家的模范。”
2006年12月底,她回北京看望父母,使她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是,自己從此就回國工作了。
就這樣,在完全沒有思維籌備的情況下,10天之后,2007年1月2日,她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接收了面試,教授會投票贊成給她教授職位。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數學得了67分,“這會是我一輩子都記得的分數,因為從沒這么差過。但細心一想,我考數學時特別緊張,頭腦根本不轉,在這種情況下都沒有不合格,闡明清華并不恐懼。突然間,我心理上一下就輕松了”。
2007年7月,清華大學向顏寧頒發了教授、博士生導師聘書。
顏寧希望自己的研究生有長進心、敬業,因為實驗室有好的論文發表紀錄,她很擔心學生們變得功利,忘卻了論文是文以載道、只是對于研究工作的傳布。她說:“我希望他們做實驗持著踴躍上進的立場,但又以一種平凡心去研究。”
“另外,這一年是普林斯頓分子生物學系第一次正式招收來自中國的研究生。一公忠告說,我們的表現會影響當前給中國學生的名額,我壓力很大,剛進清華時的緩和狀況又呈現了。”
大三暑期,顏寧開端申請到美國留學。她說,當時就想寬闊眼界,對未來并沒有太多詳細設計。
決議回清華,父母也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她說:“爸媽也希望我能回來。他們素來沒有要求我在事業上多成功,只希望我過得開心、幸福,最好能時常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能隨時照料。所以他們據說能回清華,就非常激勵我。”
回想在普林斯頓的第一年,顏寧說,那是一種強化訓練,F在,她將普林斯頓的上課方法帶回清華。
2000年8月10日,顏寧到了普林斯頓,此時,她才知道真的來對了。“我對普林斯頓的第一印象是‘驚艷’:太美了!”
“事實上,我到了普林斯頓才知道,在清華雖然也很累,但這里上課的要乞降強度是清華根本沒法比的。”她說。
顏寧說:“依照我最早的職業設計,做完那個膜蛋白的課題,我或者到其余領域再做一個博士后,或直接在美國找一個助理教授職位,獲得終言教職后再回國。實在,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有一天能回到清華做教授。但沒想到這個夢實現得這么早。”
2007年7月,不滿30歲的普林斯頓大學博士顏寧,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清華,五彩青春
對生命科學真正產生興趣
她說:“我并不介意做副教授,但當時清華的副教授不能帶博士生。沒有博士生實驗室就不可能運行起來。所以,做博士生導師是我與清華談的獨一前提。不外如果是現在,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學校的人事軌制改造已經開始,不管助理教授還是資深教授,只要有獨破的實驗室就是博士生導師。”
申請出國時,顏寧并沒有打算未來必定要做生物學研究。但現在,她對性命科學愈發感興趣。“給咱們上課的老師大多都比擬上年事了,經典論文甚至課本里的良多貨色就是他們親身做出來的,他們可以把每個發現講得像歷史故事一樣令人著迷,于是你覺得:哇!本來做生物這么好玩,這么有意思。”
“這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地方。”
還有一對教授夫婦對顏寧發生了耳濡目染的影響,他們是埃里克.威蕭斯(Eric Wieschaus)和夫人翠迪.舒巴赫(Trudi Schupbach)。“他們二位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威蕭斯仍是1995年諾貝爾獎取得者。我常常在晚上11點多看見他們夫婦在各自實驗室察看顯微鏡下的果蠅,他們做研究十分淡定,那種簡略和執著讓我激動,覺得我未來就是要這個樣子。”
第二,就是讓你知道,不論多經典的論文,里面都可能有瑕疵甚至過錯,要用批評的態度去讀這些東西;
當時正好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傳授施一公到清華大學作講演,先容普林斯頓大學的情形。但顏寧生病沒去聽,同寢室的同窗告知她:施一公很牛,普林斯頓大學很好。
“人們會給你各種建議,甚至非議;但我覺得很關鍵的是,當你相信自己、知道自己的時候,那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在顏寧心中,清華和普林斯頓是并重的:“清華厚道、大氣、莊重,普林斯頓優雅、淡定、高尚,這是我畢生中最愛的兩個地方。”她還有一個理想,就是有一天可以獲得普林斯頓大學這種學校的畢生教職。因為她認為:“什么時候一大量清華北大造就出來的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我們這些從這里起步的年輕學者成為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哈佛、耶魯這些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爭相聘請的人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豪地宣揚我們的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了。”(王丹紅)
在清華的第一年,顏寧一門心理只放在作業上,第二年就開始做生物系學生會主席,加入并組織了許多社會運動,如學國標舞、打乒乓球、學游泳、學攝影等等。清華時間成為她生活最豐盛的時代。
可能是這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信把施一公“震住”了,他從普林斯頓打電話面試了顏寧。大四寒假時,顏寧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告訴。
大三時,她發現自己的性格并不太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工作,還是想做腳踏實地、比較有成就感的事情。大三暑假,她進入饒子和實驗室,接受了初步的結構生物學訓練,開始領略到結構生物學的魅力。
也曾有人問顏寧:從博士到博士后,一直在施一公的實驗室,現在做教授也是與施一公在統一個學校,會不會擔心自己不獨立?
在普林斯頓的第一年,顏寧對生命科學產生了真正的興趣。
這輩子要做研究
談及這一年中獲得的啟發,顏寧說:“我挺喜歡做實驗時的專注,但肯定受不了公司里朝九晚五的生活。因為我喜歡自在的人生。”
然而,那時的顏寧根本不知道普林斯頓大學有多好。她只知道那里有個高級研究院,愛因斯坦曾在那里工作過,僅此罷了。施一公在面試時告訴她,普林斯頓與哈佛和耶魯比擬一樣好,甚至更好。但她還在猜忌:“有那么好嗎?”
第三,課堂對互動要求非常厲害,上課一直在回答問題,強迫學生去表示自己、與人交換,錘煉表白能力。
從小學到高中,顏寧一直是好學生、乖孩子。高中時期,她更喜歡文科。但因為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班主任老師認為成就好的一定要學理,于是她被拉回理科班。
由于很愛好高中時學的英文教程Family Album USA中描寫的密歇根大學,顏寧留學美國的第一幻想就是那兒。
她引導的實驗室主要利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手腕,研究重要膜轉運蛋白的功能機理、膽固醇代謝通路的調控機理,以及植物激素脫落酸的信號傳遞機理。在僅僅3年多的時間里,她的實驗室獲得一系列沖破性成就,她以通信作者身份發表或被接受7篇論文,其中對于脫落酸受體的結構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剖析的研究論文被《科學》雜志評比的“2009年科學十大進展”援用。
顏寧說,自己的特色是一心一意做事,逍遙自在做人。
對有志從事科學研究的女學生,她有三點倡議: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做你自己。“第一要相信自己。我批準男女之間有性別差別,但這不體現在智商上,很多時候,個體差異比性別差異更大,所以你有志做迷信家的時候,要信任自己。第二要知道自己。我一直感到,成績感,而不僅是興趣,是鼓勵你往前走的最大能源。有時,興致甚至會在成為職業后變成圍城。第三要做你自己。人們會給你各種提議,甚至非議;但我認為很要害的是,當你相信自己、知道自己的時候,那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哇!原來做生物這么好玩,這么有意思。”
依據普林斯頓大學請求,研究生第一年重要是上課,其間還要到三個實驗室各做三個月的輪轉,為今后取舍實驗室作預備。
清華,我的一個妄想
兩年后,以她為第一作者的兩篇論文先后發表在《天然—結構生物學》期刊上,她受到了極大鼓勵,到博士畢業時,她基本上決定以科研為事業了。
施一公是清華生物系復系后首屆本科畢業生,也是2000年負責口試亞洲學生的普林斯頓教授。顏寧給施一公寫了一封很“拽”的英文信,結尾說:“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才能都很杰出,我盼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處所。但申請出國太揮霍時間和金錢了,假如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神申請別的學校……”
第一學期期中測驗,固然不各科都得A,但也不差,她終于松了口吻。“突然間就沒壓力了,忽然間就畸形了,不僅能輕松答復被點名發問的問題,后來還能自動舉手回答問題,全部人一下子就放開了,而后就有信念了。”
“他們那種簡單和執著讓我打動。”
回顧在清華的幾年,顏寧說:“我最滿足的是把一個我開始以為異常有挑釁性的領域做到不再恐怖。我的實驗室積聚了大批做膜蛋白的教訓,培育了一批做膜蛋白結構生物學的年輕人,可以挑戰更有意思的靶標了。我們現在研究的一個重點是理解與血汗管疾病相干的膽固醇代謝通路的調控機理。我的職業理想是找出下一個宏大挑戰,愿望可以解決更有廣泛意義、更根本的生物醫學識題。”
做你自己
2004年12月,顏寧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合法她準備出去做博士后時,施一公的實驗室有一個轉型:要做膜蛋白。“對我們做結構生物學的人來說,做膜蛋白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在我們實驗室需要從頭做起。”她說,“在一個熟習的環境中從頭做起,去挑戰一個全新的東西,我被這種感覺所引誘,留在了原實驗室做博士后。我想先做出一個膜蛋白。”
“在從前3年多的時間里,我最有成就感的事件有兩件:一是把開始認為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變得不那么難了;二是眼看著一批懵懵懂懂的學生,甚至本科生,變成了會獨立思考的青年科學家。”她說,“我們正要努力找出下一個挑戰,生機可以解決更有普遍意義、更基本的生物醫知識題。”
從2000年清華大學畢業到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到今天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的獨立研究員,這位年輕、執著,酷愛研究、熱愛生活的女性,她的科學之路是怎么一個軌跡?
當時在北京,成績好的學生個別會把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作為第一自愿。但對顏寧來說,選擇清華也是父母幫她作的決定,但他們當時并不清晰各個學校的學科上風,只覺得清華更慎重。
從2005年1月1日開始,顏寧開始做博士后,帶著兩個師弟師妹從頭摸索膜蛋白的結構生物學,到2006年10月,他們做出了實驗室的第一個膜蛋白結構。
“不過,科學研究真是很難規劃。最初沒有作為研究重點的課題,好比對細菌中轉運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研究,一旦開了頭,才發現我們對這個領域的理解是如斯貧乏,還有那么多主要的基本問題等候解決。而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帶出更多問題,于是開始作為幫助課題的方向人不知鬼不覺也變成了重要的研究方向,比方動物中脫落酸受體通路的調節機理等,都是無心插柳的成果。”
顏寧:聚精會神做事 無拘無束做人在施一公實驗室,顏寧開始用結構生物學、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手段,研究腫瘤產生和細胞凋亡的分子調控機制,她喜歡上了接受挑戰和克服挑戰的感覺,喜歡上了實驗室里的自由和酸甜苦辣,那個進程就像坐過山車一樣,令她陷溺其中。
在清華,她非常高興。“但現在的精力已經不如十年前。”她說,在普林斯頓時,自己均勻每天只睡6個小時,通宵達旦做實驗是粗茶淡飯,F在每次去同步輻射收數據,熬夜工作24小時之后,要兩三天才干緩過勁來。“我有了一種憂患意識,覺得自己真正做研究的黃金時間可能只有這么幾年,所以一定要讓自己一心致志在實驗室里,充足應用科研的黃金期。”
高考填意愿時,母親非常希望她學醫,但她懼怕解剖;母親又建議她學金融合計,她切實沒興趣;父親聽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就建議她去學生物學。“我當時想,生物與醫學挺近的,為了讓爸媽都開心一下,于是,我就報了生物系。”
顏寧感謝清華和引進并支持她起步的老院長趙南明,感謝學校和學院友愛又精彩的共事們,感激清華生命科學學院良好的研究氣氛。在3年多的時間里,她失掉了穩固支持。“趙老師給我爭奪了無比好的起步條件,保障我前兩年不用在外面申請經費,專一于實驗室建設。而施一公接任院長之后,給所有新引進的年青人都發明了一種安心的環境,他會盡最大努力支持每個人順利起步。”
當深刻到本人想做的問題時,顏寧發明了構造生物學自身的局限,也擔憂思維高度限度了自己的發展,她說:“將來多少年,我應當到外面去做一個學術休假年,恰當的時候須要給自己充電。”
大四一開學,她獲得諾和諾德中國制藥公司的獎學金。根據協定,獲獎者可以挑選到該公司去做畢業設計。于是她推掉所有社會工作,到諾和諾德北京生物技巧研究核心做了一年的畢業設計。
起源:科學時報 2011 *** 03 *** 09
第一,它完整不是教你什么常識,就是分析論文,基礎上所有的時光都用于瀏覽經典論文,去懂得作者當時要解決的癥結問題,去理解他們的實驗假想和研究思路,去挑錯、找破綻,這樣強化練習整個一年下來,當你再拿到一篇論文時,很快就能懂得它的意思;
她說:“我在普林斯登時,接受一公領導比較多的是在博士前兩年,其中向柴繼杰、吳嘉煒兩位師兄師姐學了很多東西。在我博士的最后一年,已經相對照較獨立。博士后做膜蛋白,那是實驗室的一個全新方向,我像一個小組長一樣帶著師弟師妹從頭開始探索,這期間鍛煉了一定的名目管理能力。清華給我聘書時,我心里已經比較自負可以獨立治理一個實驗室了。”
剛開始,她很不適應普林斯頓的上課方式:“在清華上課時,都是老師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聽著就好了,頂多舉手回答問題,很少被老師突然提問。但在普林斯頓,老師會突然點名提問,讓人一點準備都沒有,特別是英語非母語,在抒發上還有一層心理壓力。”
2006年底,施一公已經準備回國,開始在清華大學建實驗室。正在北京省親休假的顏寧決定到母校去看看。
顏寧住的地方是建于1913年的研究生院,它像城堡一樣,四周的哥特式建造圍繞旁邊的天井,最當中有兩棵雪松或是柏樹。到的時候是薄暮,樹下綠草地上有人坐著彈吉他,四周是螢火蟲在飄動。“那一刻好像一下子進入了童話世界,這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一個經典情景。而我們群體用餐的飯廳猛一看像大教堂,進去后,你就像來到哈里波特魔法學校的大廳一樣。”顏寧至今不能忘記。
在清華,她遇見了大學時代的系主任、時任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的趙南明。“我出國時,趙老師曾為我寫過推舉信,他還記得我。他當時問我,你的科研怎么樣呀?我說做得挺好。他說,可以來我們醫學院找工作。”
“開始大家覺得進清華是件很可怕的事,競爭大、壓力大,我剛進來時也是這種感到,特殊是進清華的第一學期,整天擔心自己考試會不會不迭格,會不會被學校趕出去。”
抉擇普林斯頓
“我始終有一個幻想:有一天能回到清華做教學。但沒想到會這么早。”
1996年9月,顏寧成為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一名新生。她說,選擇清華是懵懂的。
而且,她也喜歡自己的研究范疇。“當你把細胞里那些只有幾個到幾十納米大小的蛋白質分子通過X射線衍射的方式解析出原子辨別率的結構,在電腦上放大幾億倍之后,清明白楚地看到這些漂亮的結構如何行使龐雜的功效,你總忍不住要感慨大天然的聰慧——她的精妙設計許多時候遠遠超越了我們的設想!而你是世界上第一個揭示出這些大做作神秘的人,那種造詣感和滿意感是難以言喻的。”
但其間也有一點曲折:她的職位從院里報到學校,教授職位改成了副教授。
相關的主題文章:- 記者走高校 水木其清 才俊其華 /編號:HA360Ug
- 范圍空前 清華400余名研討生加入寒假就業實際 /編號:PT712u8
- 紀家葵:摸索性命的“來源” /編號:JZ179a0
- 可貴的畢業證書 /編號:DI944tu
- 王侃:自主與翻新是核能可連續發展的要害詞 /編號:RW876u8
- 清華重用年青老師激活導師步隊 /編號:FZ309Ep
- 清華自主招生復試首次增添體質測試跟學科專業口試 /編號:ZG4833Y
- 清華迷信家解析出MecA ### ClpC復合物晶體構造 /編號:DY767hX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袁佐就袁運甫、袁運生藝術答問 /編號:XF803
清華附小“水木童聲”合唱專場音樂會盛大舉
清華園里走出健美冠軍 /編號:US304Kn
“愛國事最樸實的情感” /編號:LU956u2
清華將整治80萬平米校園 /編號:PM9418V
西城考生扎堆報考清華北大 /編號:HR15772
清華-羅姆國際產學連攜論壇舉辦 /編號:KN8
訪清華澳門生梁志權 /編號:OV650BT
程京:中國基因芯片:實現當先世界的幻想 /
清華:多元人才成錄取對象 /編號:ZV066j8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大學總裁培
顏寧:一心致志做事 自在自由做人 /編號:ZR5137d 相關課程